您的位置:首頁痔瘡中醫藥方

痔瘡中醫藥方

問題描述 肛門口痔瘡結節邊上延伸一道突起一溜抽疼,連帶屁股部分疼,蹲下抽疼,起來也抽疼,有時候坐到馬桶上半天都起不來,非常受罪,也治療了可是總是犯,請問痔瘡中醫藥方有什麼?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30日 14:43

1.黑木耳餅:黑木耳5克,柿餅30克。將黑木耳泡發,柿餅切塊,同加水煮爛,食用。每日1~2次。有益氣滋陰、祛瘀止血功效,適用於痔瘡出血。2.蒼耳粥:蒼耳子15克,粳米100克。先煎蒼耳子,去渣,後入米煮粥,空腹服用。此方有祛風消腫功效,適用於痔瘡下血、老人目暗不明等症。3.牛脾粥:牛脾1具,粳米100克。將牛脾洗淨,每次用150克,細切,與米共煮粥。空腹食之。此方能健脾消積,適用於脾虛食滯,兼治痔瘡下血。4.桑仁糯米粥:桑仁100克,糯米150克。將桑仁煮取汁,和糯米同煮成粥。每日1~2次,空腹食用。此方有滋補肝腎、養血功效,適用於痔瘡下血,煩熱消瘦等症。

2015年12月30日 14:43

分析:因氣虛下陷,或因濕熱下注,皆可導致肛門局部血行不暢,瘀血鬱結而發為痔核。如痔瘡長期不愈,出血過多,耗傷元氣,臨床可見短氣乏力, 面色白,肛門墜脹,痔核脫垂於肛門之外不能回納等氣虛下陷的症狀。 如痔核出現嵌頓或感染,以至局部腫脹,疼痛,甚至潰爛壞死,出現口渴,舌紅脈數等濕熱瘀滯的證候。 治則:調和氣血,行滯化瘀。 處方:取足太陽經腧穴為主,配用任脈、督脈腧穴為輔。 穴取會陽、次髎、二白。 方義:會陽、次髎同為足太陽經臨近肛門的穴位,足太陽其脈系於肛門,二穴同用具有行氣導滯,活血化瘀而消痔核的功用。二白系經外奇穴,為歷代醫家治痔的經驗效穴。 隨證配穴:出血者加血海、膈俞,便秘加上巨虛、外歸來(歸來外約2寸);濕熱重加承山、二白,針以瀉法;痔脫肛外不能回納,氣虛下陷者加長 強,灸神闕、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