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蜈蚣有毒嗎
問題 【皮膚性病科】 【歸檔】 15年08月04日

蜈蚣有毒嗎

問題描述 你好,我朋友最近生病了,我想諮詢一下蜈蚣有毒嗎,為什麼這樣蜈蚣有毒嗎 ,生病很久了,都沒有好,誰可以告訴我呢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應該注意什麼啊,求教啊,謝謝哦,。。。希望得到幫助。。。。
網友回答
2015年08月04日 19:50

蜈蚣有毒嗎蜈蚣(centipede)為節肢動物門唇足綱整形目蜈蚣科動物。蜈蚣藥用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具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中風、驚瘸、破傷風、百日咳、結核、燙傷、瘡瘍腫毒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蜈蚣還具有抗腫瘤作用、止痙作用、抗真菌和治療糖尿病的作用。[1] [2] [3] 蜈蚣的第一對腳星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外有堅硬的甲殼質包裹。毒腺分泌無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即為蜈蚣毒素,注入獵物體內能使其麻痹甚至死亡。蜈蚣致傷的中毒症狀有疼痛、燒灼感、癢、紅斑、充血、發炎、發皰、皮下出血、水腫、表皮壞死和脫皮,嚴重者有頭痛、噁心、嘔吐、發熱、心率和呼吸不規則、淋巴炎、組織壞死、昏迷和痙攣等,甚至導致死亡。蜈蚣毒索也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甚至心肌梗死。蜈蚣有毒嗎不同種屬的蜈蚣毒素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取毒方法也會影響成分的組成。早期研究蜈蚣毒素時,大多是處死蜈蚣獲取毒顎,或者剪斷蜈蚣的顎尖用水或緩衝液提取,不利於定量研究。近年來常用高頻電流刺激蜈蚣采毒,得到毒素更快、更多。有一些研究發現蜈蚣粗毒中含有酯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鹼性磷酸酶,心臟毒素.組胺,神經遞質釋放物質[4J1]。北美的巨型沙漠蜈蚣,還含有溶細胞索。[1] [2] [3] 2毒液組成蜈蚣有毒嗎蜈蚣毒素與蛇毒類似,主要由蛋白質組成。1983年,科學家從巨蜈蚣鄂足提取物中分離到1個相對分子品質為60 kDa、對熱不穩定的蛋白質毒素(Toxin S)。研究表明,蜈蚣粗毒中蛋白質含量為86.23%。鹼性電泳表明蜈蚣毒素有20條蛋白譜帶。科學家利用圓盤電泳和薄層色譜觀察到蜈蚣毒素提取物13條陽極蛋白帶和1條移動緩慢的陰極蛋白帶。從3條緩慢移動的脂蛋白帶中發現了磷脂、膽固醇、游離脂肪酸、三醯甘油、膽甾醇脂和角鯊烯。酯酶、酸性和鹼性磷脂酶及氨基萘胺以複合形式存在。酸性磷酸酯酶的同工酶活性很低。[1] [2] [3] 2007年,巴西科學家從2種當地蜈蚣中用電刺激取毒,粗毒充分溶解後,結合二維色譜(陽離子交換、反相)、質譜、Edman降解對其中的蛋白質、多肽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對分子品質1 304~22 639 Da的45個組分,對其中的25個組分進行了Edman降解測定了N一末端氨基酸序列。由於粗毒量少等因素的制約,他們用蛋白庫中的序列比對以獲得組分功能的想法沒有成功。[1] [2] [3] 蜈蚣毒中酶的種類較多,其中許多是極為有用的工具酶。汪猷等測出了少棘蜈蚣粗毒中的蛋白水解酶、酯酶、鹼性磷酸單酯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同工酶電泳顯示4條酯酶帶(底物為醋酸一a一萘酯)、3條酸性磷酸單酯酶、3條氨基酸萘胺酶和4條鹼性磷酸單酯酶帶。科學家用電刺激法測出了少棘蜈蚣毒液中透明質酸酶、纖維素酶、a一澱粉酶、乙醯膽鹼酯酶、酸性磷酸單酯酶、鹼性磷酸單酯酶、類凝血酶等lO種酶的活性,研究了其出血毒性及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結果蛋白水解酶和鹼性磷酸單酯酶活力比汪猷的結果低,磷脂酶A的活力也極低,說明神經毒性可能與該磷脂酶A無關。精氨酸酯酶及乙醯膽鹼酯酶活力最高,這與其藥用功效是否相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2015年08月04日 19:50

最近有報導毒素中的磷脂酶活性,但對它們的化學結構和種間關係並沒有明確表述。2009年,墨西哥科學家通過2種途徑對Scolopendra viridis Say蜈蚣毒素組分進行研究“。一種方法是對可溶性毒素用HPLC分離純化,得到54個不同的組分,發現在46.24 min時流出的組分顯示出磷脂酶活性。Edman降解後,酶的前25個氨基酸序列被鑒定。而這與另一種方法,即從毒腺的mRNA製備取得cDNA文庫。克隆化基因編碼了一個含28個氨基酸的信號肽和有119個殘基的成熟肽。對由可溶性毒素中分離純化得到的酶做質譜分析,得知相對分子品質為13 752 Da,這與推論出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對分子品質相符。研究人員對序列進行系統進化分析,發現它與蛇以及哺乳動物(人和鼠)的磷脂酶序列比與蜘蛛或昆蟲磷脂酶的序列有著更加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已經呈現趨同進化。這個新的磷脂酶A2被命名為Scol/Pla。此外,通過元素分析表明,蜈蚣毒素中含有較多的Na,K,Ca,P。Zn,Ca,Fe,Mg等元素的存在對一些酶活性的正常作用極為重要。研究表明,蜈蚣毒素中還含有精氨酸、絲氨酸、脯氨酸。[1] [2] [3] 3理化性質蜈蚣有毒嗎科學家等用蜈蚣粗毒對家蠅進行腹部注射,能使家蠅致死[8]。但單一的組分卻沒有這樣的作用,可能原因是在純化過程中組分失活或是濃度太低,也可能是各組分協同作用才可使家蠅致死。研究發現,從中等大小(10 cra)的Slziridicornis nigra蜈蚣體內提取的毒素提取物,甚至稀釋100 000倍的注入量,也可以立刻使家蠅中毒。在注射此毒素之後家蠅立刻出現腿和翅膀麻痹的症狀。同時,在對禁閉動物的觀察中可以發現,這種蜈蚣的毒顎可以使另2種昆蟲立刻麻痹。[1] [2] [3] 節肢動物中含有神經毒素。有些如螞蟻、蜘蛛毒素已被作為探針應用於神經學研究。科學家曾用5個品種蜈蚣的毒顎提取液對小鼠進行毒性實驗,發現用藥後動物出現不安、 劑活性,既不延長凝血時間也不降解血漿纖維蛋白原,表明它呼吸加快、驚厥、呼吸衰竭,最後死亡,認為蜈蚣毒索麻痹呼吸中樞,從而推測蜈蚣毒屬於神經毒。汪猷等用蜈蚣粗毒腹腔注射小鼠也得到了極為相似的結果。[1] [2] [3] 蜈蚣有毒嗎溶血性蜈蚣具有通絡活血的療效,可能與其毒液中的蛋白酶、溶血因數及其它血液系統活化因數等密切相關。鄧芬等通過溶血試驗對活體少棘蜈蚣,藥材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的粗毒進行溶血活性比較[1“,結果均有溶血活性。且藥材蜈蚣毒活性較活體大大降低,陳藥材蜈蚣毒活性較新鮮藥材降低1倍,多棘蜈蚣毒活性明顯高於少棘蜈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動物類藥材發揮作用的主要為其肽類成分”。你好,一點點看法, 多多指教呀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希望可以幫到你 ,但是應該還是有用的,,希望你用得上,不用謝,幫到你我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