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主動脈瓣狹窄的外科手術治療
問題 【內科】 【歸檔】 04年07月19日

主動脈瓣狹窄的外科手術治療

問題描述 最初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外科手術方法是外科瓣膜擴張,與肺動脈和二尖瓣狹窄相比,主動脈瓣狹窄外科瓣膜擴張效果差。行封閉式主動脈瓣聯合部切開術的患者,急性主動脈瓣返流發生率和死亡率較高,開放式主動脈瓣外科手術開展後即被淘汰。主動脈瓣狹窄直視下外科瓣膜擴張始於1956年,有較高的再狹窄率,最終需要瓣膜置換術,併發症較多,如主動脈瓣返流、感染性心內膜炎和栓塞。對某些患者來說,直視下超聲去鈣化和外科剝離手術有效,但也存在著再狹窄問題。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嬰兒和兒童,修補性的瓣膜置換術並不理想,開放式外科瓣膜切開術則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近些年,主動脈瓣置換術有了很大的改良與進展,大大減少了有症狀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死亡率,目前雖然沒有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主動脈瓣置換術和藥物療法的效果,但長期隨訪結果證實了瓣膜置換術的效果,包括血流動力學狀況的改善、左室肥厚的逆轉及生存率的提高。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手術死亡率是2-8%,如果患者年齡小於70歲,沒有伴發疾病,死亡率可降低至1%。瓣膜置換術可增加某些患者的死亡率。左室功能衰竭的患者,主動脈瓣置換術圍手術期死亡率是10-25%,而急診瓣膜置換術則高達40%;老年患者的手術危險性增加,若需要同時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其它瓣膜手術,危險性會增加數倍。雖然近期研究表明高齡是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死亡的強有力的預測因數,但高齡不能作為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瓣膜置換術的禁忌證。一項研究觀察了469例70歲以上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手術效果,結果表明手術死亡率為0.9-76%,除年齡外,死亡率還取決於其它危險因素,如急診手術、雙瓣手術、冠狀動脈疾病、女性和左室功能障礙。因此高齡患者若無其它危險因素,應實施手術以糾正瓣膜損害;而具有多項危險因素的患者手術死亡率很高。另外一項研究包括了64例80歲以上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很少伴發嚴重的非心臟疾病,瓣膜置換術後,院內病死率9.4%,另外10%出現永久性神經系統病變,其中38%恢復很慢,雖然最終結局良好,但常因腦癱而需要康復治療。大多數生存者可無心臟症狀,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花費很高的代價來降低圍手術期的死亡及併發症發生率。雖然主動脈瓣置換術大大改善了大多數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預後,高危患者包括老齡患者經常讓醫生或者患者拒絕手術,為了瞭解此類患者的自然病程,O'keefe觀察了22例非手術治療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但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57%、37%和25%。而與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對照組結果是93%、85%和77%(P<0.0001)。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若不治療,自然病程不佳。[本貼已經被 張成立 在 2004-7-19 14:19:28 修改過]
網友回答
2004年07月20日 13:18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但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57%、37%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