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踝關節脫位的自我處理與診斷
問題 【外科】 【歸檔】 16年05月17日

踝關節脫位的自我處理與診斷

問題描述 踝關節脫位的自我處理與診斷
網友回答
2016年05月17日 14:51

1.踝關節後脫位的治療應立即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復位。復位方法是先屈曲膝關節,再行足蹠屈牽引,當距骨進入踝穴後,即背伸踝關節,並用長腿石膏固定5周。合併有嚴重骨折按踝關節骨折處理。2.踝關節前脫位的治療傷後立即在麻醉下復位,屈膝關節、足背伸,進行牽引,當距骨與脛骨前下唇解脫,即推距骨向下向後復位。復位後,用長腿石膏固定足在蹠屈位3周,後更換足踝背伸位石膏再固定2~3周。若有嚴重骨折,固定時間共需8~12周。3.踝關節向上脫位的治療在良好麻醉下牽引復位。復位時膝屈曲,自大腿向上反牽引,握持足向下牽引,當距骨向下至踝穴時,脛腓骨便可復位對合。此時蹠屈,背伸踝關節,以矯正踝關節前、後方移位。上短腿石膏,足在微背伸位,內、外踝要用力擠壓使之對位。石膏在2周時更換,避免腫脹消失後石膏的相對鬆弛。若傷處軟組織腫脹劇烈,重定失敗或甚感困難者,可予手術開放復位。手術中對距骨體不需要作內固定,但周圍韌帶撕裂、斷裂傷者必須修補;合併有踝部骨折者,骨折復位後須作相應可靠內固定。踝部即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和觸痛,後脫位者脛腓骨下端在皮下突出明顯,並可觸及,脛骨前緣至足跟的距離增大,前足變短;前脫位者距骨體位於前踝皮下,踝關節背屈受限,向上脫位者外觀可見傷肢局部短縮,腫脹劇烈。

2016年05月17日 14:48

這種情況建議你還是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服務為治療比較好,不然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醉局部的軟組織,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