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治sars
問題 【內科】 【歸檔】 14年08月31日

中醫治sars

問題描述 如何治療非典?有什麼辦法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31日 12:04

治療非典的方法 雖然SARS的致病原已經基本明確,但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針對病因的治療。基於上述認識,臨床上應以對症治療和針對併發症的治療為主。在目前療效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藥、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等)長期、大劑量地聯合應用。 (一)一般治療與病情監測 臥床休息,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用力和劇烈咳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不少患者在發病後的2~3周內都可能屬於進展期)。一般早期給予持續鼻導管吸氧(吸氧濃度一般為1~3L/min). 根據病情需要,每天定時或持續監測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SpO2)。 定期複查血常規、尿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譜、T淋巴細胞亞群(有條件時)和X線胸片等。 (二)對症治療 1、發熱>38.5℃,或全身酸痛明顯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藥。高熱者給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溫毯等物理降溫措施,兒童禁用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 2、咳嗽、咯痰者可給予鎮咳、祛痰藥。 3、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者,應採取相應治療。 4、腹瀉患者應注意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 (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目的在於抑制異常的免疫病理反應,減輕全身炎症反應狀態,從而改善機體的一般狀況,減輕肺的滲出、損傷,防止或減輕後期的肺纖維化。應用指征如下:①有嚴重的中毒症狀,持續高熱不退,經對症治療3天以上最高體溫仍超過39℃;②X線胸片顯示多發或大片陰影,進展迅速,48小時之內病灶面積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3以上;③達到急性肺損傷(ALI)或ARDS的診斷標準。具備以上指征之一即可應用。 成人推薦劑量相當於甲潑尼龍80~320mg/d,靜脈給藥具體劑量可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進行調整。當臨床表現改善或胸片顯示肺內陰影有所吸收時,逐漸減量停用。一般每3~5天減量1/3,通常靜脈給藥1~2周後可改變 口服潑尼松或潑尼龍。一般不超過4周,不宜過大劑量或過長療程,應同時應用制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還應警惕繼發感染,包括細菌或/和真菌感染,也要注意潛在的結核病灶感染擴散。 (四)抗病毒治療 目前尚未發現針對SARS-CoV的特異性藥物。臨床回顧性分析資料顯示,利巴韋林等常用抗病毒藥對本病沒有明顯治療效果。可試用蛋白酶抑制劑類藥物Kaletra咯匹那韋(Lopinavir)及利托那韋(Ritonavir)等。 (五)免疫治療 胸腺肽、干擾素、用丙種球蛋白等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對本病的療效尚未肯定,不推薦常規使用。SARS恢復期血清的臨床療效尚未被證實,對診斷明確的高危患者,可在嚴密觀察下試用。 (六)抗菌藥物的使用 抗菌藥物的應用目的是主要為兩個,一是用於對疑似患者的試驗治療,以幫助鑒別診斷;二是用於治療和控制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鑒於SARS常與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相混淆,而後者常見致病原為肺炎鏈球菌、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等,在診斷不清時可選用新喹諾酮類或β-內醯胺類聯合大環內酯類藥物試驗治療。繼發感染的致病原包括革蘭陰性桿菌、耐藥革蘭陽性球菌、真菌及結核分枝桿菌,應有針對性地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 (七)心理治療 對疑似病例,應合理安排收住條件,減少患者擔心院內交叉感染的壓力;對確診病例,應加強關心與解釋,引導患者加深對本病的自限性和可治癒的認識。 (八)中醫藥治療 本病符合《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論述,屬於中醫學瘟疫、熱病的範疇。其病因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臟腑;基本病機為邪毒壅肺、濕痰瘀阻、肺氣鬱閉、氣陰虧虛。中醫藥治療的原則是早治療、重祛邪、早扶正,防傳變。 1、辨證論治 (1)疫毒犯肺證:多見於早期。 症狀:初起發熱,或有惡寒;頭痛,身痛,肢困;乾咳,少痰,或有咽痛;氣短,乏力,口幹。舌苔白或黃,脈滑數。 治法:清肺解毒,化濕透邪。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銀花15g 邊翹15g 黃芩10g 柴胡10g 青蒿15g 白蔻6g(打)炒杏仁9g 生薏苡仁15g 沙參15g 蘆根15g 加減: (1)無汗者加薄荷; (2)熱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3)苔膩者加蕾香、佩蘭; (4)腹瀉者去知母,加黃連、炮薑; (5)噁心嘔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2)疫毒壅肺證:多見於早期、進展期。 症狀:高熱,汗出熱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悶,氣促;腹瀉,噁心嘔吐,或脘腹脹滿,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幹不欲飲,氣短,乏力;甚則煩躁不安。舌紅或絳,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濕。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生石膏45g(先煎) 知母10g 灸麻黃6g 銀花20g 炒杏仁10g 生薏苡仁15g 浙貝10g 太子參10g 生甘草10g 加減: (1)煩躁不安、舌絳口幹者加生地、赤芍、丹皮; (2)氣短、乏力、口幹重者去太子參加西洋參;(3)噁心嘔吐者加制半夏;(4)便秘者加全瓜蔞、生大黃;(5)脘腹脹滿,便溏不爽者加焦檳榔、木香。 (3)肺閉喘憋證:多見於進展期及重症SARS。 症狀:高熱不退或開始減退;呼吸困難,憋氣胸悶,喘息氣促;或有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氣短,疲乏無力。口唇紫暗,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瀉肺,祛瘀化濁,佐以扶正。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葶藶子15g 桑白皮15g 黃芩10g 全瓜蔞30g 郁金10g 萆解12g 蠶砂10g(包)丹麥15g 敗醬草30g 西洋參15g 加減: (1)氣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 (2)脘腹脹滿、納差者加厚朴、麥牙; (3)口唇發紺加三七、益母草。 (4)內閉外脫證:見於重症SARS。 症狀:呼吸窘迫,憋氣喘促,呼多吸少;語聲低微,燥擾不安,甚則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紅,苔黃膩,脈沉細欲絕。 治法:益氣斂陰,回陽固脫,化濁開閉。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紅參10~30g(另煎兌服) 炮附子10g 山萸肉30g 麥冬15g 郁金10g 三七6g 加減:1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宮牛黃丸;2冷汗淋漓者加煆龍牡;3肢冷者加桂枝、乾薑;4喉間痰鳴者加用猴棗散。 (5)氣陰虧虛、痰瘀阻絡證:多見於恢復期。 症狀:胸悶、氣短,補疲乏力,動則氣喘;或見咳嗽;自覺發熱或低熱,自汗,焦慮不安,失眠,納呆,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舌苔黃或膩,脈象多見沉細無力。

2014年08月31日 12:04

治療非典的方法 雖然SARS的致病原已經基本明確,但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針對病因的治療。基於上述認識,臨床上應以對症治療和針對併發症的治療為主。在目前療效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藥、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等)長期、大劑量地聯合應用。 (一)一般治療與病情監測 臥床休息,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避免用力和劇烈咳嗽。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不少患者在發病後的2~3周內都可能屬於進展期)。一般早期給予持續鼻導管吸氧(吸氧濃度一般為1~3L/min). 根據病情需要,每天定時或持續監測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SpO2)。 定期複查血常規、尿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譜、T淋巴細胞亞群(有條件時)和X線胸片等。 (二)對症治療 1、發熱>38.5℃,或全身酸痛明顯者,可使用解熱鎮痛藥。高熱者給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溫毯等物理降溫措施,兒童禁用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 2、咳嗽、咯痰者可給予鎮咳、祛痰藥。 3、有心、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害者,應採取相應治療。 4、腹瀉患者應注意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 (三)糖皮質激素的使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目的在於抑制異常的免疫病理反應,減輕全身炎症反應狀態,從而改善機體的一般狀況,減輕肺的滲出、損傷,防止或減輕後期的肺纖維化。應用指征如下:①有嚴重的中毒症狀,持續高熱不退,經對症治療3天以上最高體溫仍超過39℃;②X線胸片顯示多發或大片陰影,進展迅速,48小時之內病灶面積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3以上;③達到急性肺損傷(ALI)或ARDS的診斷標準。具備以上指征之一即可應用。 成人推薦劑量相當於甲潑尼龍80~320mg/d,靜脈給藥具體劑量可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進行調整。當臨床表現改善或胸片顯示肺內陰影有所吸收時,逐漸減量停用。一般每3~5天減量1/3,通常靜脈給藥1~2周後可改變 口服潑尼松或潑尼龍。一般不超過4周,不宜過大劑量或過長療程,應同時應用制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還應警惕繼發感染,包括細菌或/和真菌感染,也要注意潛在的結核病灶感染擴散。 (四)抗病毒治療 目前尚未發現針對SARS-CoV的特異性藥物。臨床回顧性分析資料顯示,利巴韋林等常用抗病毒藥對本病沒有明顯治療效果。可試用蛋白酶抑制劑類藥物Kaletra咯匹那韋(Lopinavir)及利托那韋(Ritonavir)等。 (五)免疫治療 胸腺肽、干擾素、用丙種球蛋白等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對本病的療效尚未肯定,不推薦常規使用。SARS恢復期血清的臨床療效尚未被證實,對診斷明確的高危患者,可在嚴密觀察下試用。 (六)抗菌藥物的使用 抗菌藥物的應用目的是主要為兩個,一是用於對疑似患者的試驗治療,以幫助鑒別診斷;二是用於治療和控制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鑒於SARS常與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相混淆,而後者常見致病原為肺炎鏈球菌、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等,在診斷不清時可選用新喹諾酮類或β-內醯胺類聯合大環內酯類藥物試驗治療。繼發感染的致病原包括革蘭陰性桿菌、耐藥革蘭陽性球菌、真菌及結核分枝桿菌,應有針對性地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 (七)心理治療 對疑似病例,應合理安排收住條件,減少患者擔心院內交叉感染的壓力;對確診病例,應加強關心與解釋,引導患者加深對本病的自限性和可治癒的認識。 (八)中醫藥治療 本病符合《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論述,屬於中醫學瘟疫、熱病的範疇。其病因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臟腑;基本病機為邪毒壅肺、濕痰瘀阻、肺氣鬱閉、氣陰虧虛。中醫藥治療的原則是早治療、重祛邪、早扶正,防傳變。 1、辨證論治 (1)疫毒犯肺證:多見於早期。 症狀:初起發熱,或有惡寒;頭痛,身痛,肢困;乾咳,少痰,或有咽痛;氣短,乏力,口幹。舌苔白或黃,脈滑數。 治法:清肺解毒,化濕透邪。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銀花15g 邊翹15g 黃芩10g 柴胡10g 青蒿15g 白蔻6g(打)炒杏仁9g 生薏苡仁15g 沙參15g 蘆根15g 加減: (1)無汗者加薄荷; (2)熱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3)苔膩者加蕾香、佩蘭; (4)腹瀉者去知母,加黃連、炮薑; (5)噁心嘔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2)疫毒壅肺證:多見於早期、進展期。 症狀:高熱,汗出熱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悶,氣促;腹瀉,噁心嘔吐,或脘腹脹滿,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幹不欲飲,氣短,乏力;甚則煩躁不安。舌紅或絳,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化濕。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生石膏45g(先煎) 知母10g 灸麻黃6g 銀花20g 炒杏仁10g 生薏苡仁15g 浙貝10g 太子參10g 生甘草10g 加減: (1)煩躁不安、舌絳口幹者加生地、赤芍、丹皮; (2)氣短、乏力、口幹重者去太子參加西洋參;(3)噁心嘔吐者加制半夏;(4)便秘者加全瓜蔞、生大黃;(5)脘腹脹滿,便溏不爽者加焦檳榔、木香。 (3)肺閉喘憋證:多見於進展期及重症SARS。 症狀:高熱不退或開始減退;呼吸困難,憋氣胸悶,喘息氣促;或有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氣短,疲乏無力。口唇紫暗,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瀉肺,祛瘀化濁,佐以扶正。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葶藶子15g 桑白皮15g 黃芩10g 全瓜蔞30g 郁金10g 萆解12g 蠶砂10g(包)丹麥15g 敗醬草30g 西洋參15g 加減: (1)氣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 (2)脘腹脹滿、納差者加厚朴、麥牙; (3)口唇發紺加三七、益母草。 (4)內閉外脫證:見於重症SARS。 症狀:呼吸窘迫,憋氣喘促,呼多吸少;語聲低微,燥擾不安,甚則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紅,苔黃膩,脈沉細欲絕。 治法:益氣斂陰,回陽固脫,化濁開閉。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紅參10~30g(另煎兌服) 炮附子10g 山萸肉30g 麥冬15g 郁金10g 三七6g 加減:1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宮牛黃丸;2冷汗淋漓者加煆龍牡;3肢冷者加桂枝、乾薑;4喉間痰鳴者加用猴棗散。 (5)氣陰虧虛、痰瘀阻絡證:多見於恢復期。 症狀:胸悶、氣短,補疲乏力,動則氣喘;或見咳嗽;自覺發熱或低熱,自汗,焦慮不安,失眠,納呆,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舌苔黃或膩,脈象多見沉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化痰通絡。 基本方及參考劑量: 黨參15g 沙參15g 麥冬15g 生地15g 赤芍12g 紫菀15g 浙貝10g 麥芽15g 加減:(1)氣短氣喘較重、舌質暗者加三七、五味子、山萸肉;(2)自覺發熱或心中煩熱、舌暗者加青蒿、山梔、丹皮;(3)大便偏溏者加茯苓、白術;(4)焦慮不安者加醋柴胡、香附;(5)失眠者加炒棗仁、遠志;(6)肝功能損傷轉氨酶升高者加茵陳、五味子。 2、中成藥的應用 應當辨證使用中成藥,可與中藥湯劑聯合應用。 (1)退熱類:適用於早期、進展期發熱,可選用瓜霜退熱靈膠囊、紫雪、新雪顆粒、小紫胡片(或顆粒)、紫銀口服液等。 (2)清熱解毒類:適用於早期、進展期的疫毒卯肺證、疫毒壅肺證、肺閉喘憋證。注射劑可選用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雙黃連粉針劑、複方苦參注射液等。口服劑可選用清開靈口服液(膠囊)、清熱解毒口服液(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金蓮清熱顆粒、苦某顆粒、葛根芩連微丸、梅花點舌丹、紫金錠等。 (3)活血化瘀、祛濕化痰類:適用於進展期和重症SARS的肺閉喘憋證。注射劑可選用丹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燈盞細辛注射液等。口服劑可選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顆粒)、複方丹參滴丸、藿香正氣口服液(膠囊)、猴棗散等。 (4)扶正類:適用于各期有正氣虧虛者。注射劑可選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黃芪注射液等。口服劑可選用生脈飲、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寧心寶膠囊、諾迪康膠囊、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等。 重症SARS的治療原則 儘管多數SARS患者的病情可以自然緩解,但大約有30%的病例屬於重症病例,其中部分可能進展至急性肺損傷或ARDS,甚至死亡。因此對重症患者必須嚴密動態觀察,加強監護,及時給予呼吸支持,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加強營養支持和器官功能保護,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及時處理合併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