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頸椎病到底如何分類
問題 【頸椎病】 【歸檔】 16年04月19日

頸椎病到底如何分類

問題描述 你好,平時也不運動,運動最多的就是手,最近手和胳膊麻木,腫脹,頸部疼痛,我家人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頸椎病,平時一定要坐姿正確。頸椎病到底如何分類。謝謝
網友回答
2016年04月19日 20:41

你好,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頸椎病的分類主要就是以下一些的 1、頸型即落枕型:症狀發作時頸項疼痛,並牽連到背部,不能俯仰旋轉,可有一段時間的緩解。 2、神經根型即痹症型:以頸神經根受壓為主的頸椎病。頸、肩、背部持續性隱痛或酸痛,有時一陣一陣地劇痛;疼痛向單側或雙側前臂放射,手的握力減弱,手中握物突然掉落,手指感到麻木、疼痛。此型最常見。 3、椎動脈型即眩暈型:頸椎不穩定,常與頭、頸轉動有關。刺激或壓迫頸稚動脈使其扭曲、狹窄、閉塞,導致頭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四肢麻木症狀,甚至頭腦清醒但突然摔倒。

2016年04月19日 20:41

你好,頸椎病是頸椎發生頸椎綜合病症的一種總稱,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頸椎疾病,常見於白領人群,是由於頸椎神經長期受壓在疲勞狀態下,導致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等一系列現象頸椎病的症狀可以有頭暈,上肢麻木,頸肩疼痛,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等症狀,可以表現為一種症狀也可以表現為多種。頸椎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如果有頸椎的不適建議最好還是去醫院就診,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

2016年04月19日 20:41

你好,頸椎病到底如何分類建議你看看以下一些的 (1)頸型 頸椎間盤退變,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性損傷,小關節錯位等,是本型的基本病因。引起頸部局部或放射性的產生頸部酸痛、脹麻等不適感,大約有半數患者由此可產生頸部活動受限或被迫體位,患者一般主訴為頭、頸、肩、臂部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2)神經根型 由於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和小關節退變,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或壓迫,在臨床上出現上肢無力、手指麻木、感覺異常等症狀,一般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具有較典型的一側上肢麻木、疼痛的症狀,而且症狀的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椎間孔擠壓試驗、神經根牽拉試驗陽性,棘突旁側壓痛伴患側上肢放射痛。 (3)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骨刺、椎體移位韌帶肥厚、脊髓損傷等因素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它又可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中央型的發病是從上肢開始,向下肢發展;周圍型的發病是從下肢開始向上肢發展,此兩型均又可分輕、中、重3 度。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症狀,主要為髓性異常感覺,運動、反射障礙,如下肢無力、抬步沉重感、跛行、腱反射亢進,甚至可出現痙孿性癱瘓、大小便失禁。 (4)椎動脈型 由於鉤椎關節退變,或是椎間盤退變,頸椎總長度縮短,椎動脈與頸椎長度平衡被破壞,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供血不足,從而產生偏頭痛、耳鳴、眩暈、視力減退、猝倒等症狀,旋頸試驗陽性。

2016年04月19日 20:41

你好,一般來說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儘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頸椎病到底如何分類建議你看看以下一些建議的1,頸型頸椎病:頸椎處於退變的早期階段,可有纖維環的部分損傷,椎間盤組織的輕度彭出以及椎骨骨質輕度增生.此階段的病理改變雖然未對神經,血管等組織產生實質性壓迫,但可刺激分佈於其間的椎竇神經,導致相應肌肉處於持續緊張狀態,出現該區域的肌緊張疼痛.由於頸椎的穩定性下降,在日常生活中易造成椎旁軟組織損傷和頸椎活動節段錯位. 2.神經根型頸椎病:可見鉤椎關節增生,關節突骨贅形成並與損傷腫脹的軟組織共同形成混合型突出物.脊神經根受到機械壓迫和化學刺激的雙重傷害,產生典型的放射性疼痛.頸椎椎骨錯縫與神經根的傷害可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錯位椎骨使一側椎間孔的上下徑變窄而進一步加劇放射性神經痛症狀.頸項部的疼痛向上牽扯到枕部和後腦,向下牽扯到肩背部,向上肢放射,肌力減弱,手指麻木

2016年04月19日 20:41

你好,頸椎病根據臨床症狀大致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然而在臨床上常見各型之間症狀、體征彼此參雜的混合型。 首先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起病緩慢,多無外傷史,當頭部受到外傷時可誘發本病。症狀有頸肩背疼痛及頸神經刺激或者受壓表現。發病率很高,主要症狀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過敏、異樣感,手指活動不靈、仰頭、咳嗽、噴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區有疼痛感。 其次是脊髓型頸椎病:臨床上根據壓迫物位於脊髓中央還是偏於一側可分為單純脊髓型和脊髓神經根混合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早期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後發展為肌力虛弱,行走困難,大小便功能障礙,或各種類型癱瘓。 第三是椎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椎間隙狹窄,頸椎不穩或頸椎關節骨質增生、手壓迫或刺激,動脈血流暫時受阻,因痙攣而阻塞或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