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每次生理期劇痛30~40小
問題 【偏頭痛】 【歸檔】 13年03月20日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每次生理期劇痛30~40小

問題描述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每次生理期劇痛30~40小時六年前開刀治療但多年來一直未痊癒劇痛依舊且生理期過後(大約3天結束隔三星期為週期)下腹部仍持續抽痛10天左右亦試過多家中醫一直服用中藥今年一月初見稍緩和但3月26日這次不知是否因服用過多止痛藥週期期間量非常少且下腹部仍抽痛至今找之前中醫把脈服中藥未見改善
網友回答
2013年03月20日 00:35

所謂內膜異位引起下腹痛,應該是經期因賀爾蒙造成異位內膜細胞出血,刺激著床組織引起疼痛,所以月經過後如持續下腹疼痛,不應考慮是內膜異位引致,是否考慮骨盆腔炎,因月經期骨盆充血引發腹膜充血而有炎症反應,引起下腹持續疼痛,平時是否白帶多且有異味

2013年03月20日 00:34

您好∶底下選錄一篇以前所寫的文章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痛經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痛經,即骨盆腔內沒有任何病變,通常在初經後一至二年內就會出現,一般只會持續一兩個鐘頭,最多不超過一天,休息一下就可以複元。另一類則是續發性的病理性痛經,多在初經後好幾年才出現,而且症狀一直存在或持續加重,可能會讓人痛上兩三天,痛到無法移動,甚至休克,嚴重者在月經前就疼痛且持續到月經過後。原發性痛經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崩解時製造過多的前列腺素,使得子宮肌膜活性增加、子宮強烈收縮及子宮血流減少,導致子宮缺血,因而引起像痙攣一樣的收縮絞痛,甚至牽引至下背或大腿前側。這種前列腺素也會刺激腸子蠕動變快,使得患者經期容易拉肚子,還會讓人出現頭痛、噁心的不適。其它因素如精神上的刺激,也會使疼痛的閾值降低,使疼痛的耐受力下降,另外經期過度疲勞或受寒,也容易誘發痛經。病理性痛經指的是骨盆腔內疾病所導致的疼痛,如子宮內膜異位最常見,大約占了一半。其它還有骨盆腔發炎、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 肉、卵巢或輸卵管發炎、子宮內避孕器或子宮腸道沾黏等。以子宮內膜異位而言,常是子宮內膜細胞隨著經血倒流而產生,所以最可能生長在骨盆腔的部位,如輸卵管、卵巢、小腸、骨盆腔內的腹膜、子宮肌層等部位,病人連房事或排便,都會不舒服。在骨盆腔內一旦發生了子宮內膜異位,就會出現發炎,引起相當程度的黏連,不僅會引發痛經,如果它黏上輸卵管,就會造成輸卵管阻塞,這也是子宮內膜異位元導致生育機能機械故障的最大原因。西醫對於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可能使用止痛劑、前列腺素抑制劑、抗痙攣劑或賀爾蒙製劑等。藥物通常在疼痛剛開始或之前就可以吃,應可減輕八至九成的疼痛。中醫對於痛經可簡單的區分為寒痛及熱痛∶寒痛者,體質怕冷,按壓或熱敷腹部時會感覺較舒服。相反的,若經痛時拒按而不喜熱敷,加上平日有白帶多、骨盆腔發炎等情況,就屬於熱痛。以中醫治療痛經最好在經前一個星期就開始,用理氣活血藥方來協助氣血循環。月經來了則應減少活血藥物、增加理氣藥物,免得出血過多。月經結束後,因氣血虧損、身體較虛弱,可適度給予調補氣血的藥物。有人月經來之前會感覺腰 ,多半因腎虛而起,因此應加強補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