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症黃疸高
新生兒敗血症引起炎性反應的主要機制是由兩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其一是由於細菌毒素對全身各系統,特別是受累臟器的直接作用,主要是毒素對相關臟器、細胞的損害;另一方面是由各種炎性介質和細胞因數引起炎性反應和多臟器功能損害;包括腫瘤壞死因數、降鈣元素、活化補體、血小板活化因數以及多種白細胞介素(IL-1、6、8等)。在成熟新生兒特別在重症感染的新生兒中,炎性介質與細胞因數已成為引起SIRS與MODS的主要病因機制。另一方面,早產兒、低體重兒與未成熟兒的炎性反應功能不健全,特別是與炎性反應有關的免疫細胞功能不全,包括中性粒細胞趨化、集聚過程中的所需的一些黏附分子如選擇素功能不全也可成為感染擴散和預後不良的重要因素。1.做好圍生期保健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儘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對高危兒加強監測 可能發生敗血症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新生兒敗血症早期正盛邪實,治療應以祛邪為主,病情進展,正氣漸虛,治疔當以扶正祛邪,回陽固脫。 一、辨證治療 1.正盛邪實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方藥: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東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各9g,赤芍、黃芩、黃柏各6g,梔子、甘草各3g,黃連1.5g。黃疸重加茵陳、柴胡;抽搐加鉤藤、石菖蒲;衄血、便血加白茅根、仙鶴草。 2.正不勝邪 治法:益氣溫陽祛邪。方藥:四逆東加減。生地、敗醬草各6g,人參、炙甘草各3g,附子2g,乾薑1.5g。出血明顯加阿膠珠、白芍;額出冷汗加黃芪。 二、專方驗方 1.清宮粉:廣郁金30g,生山梔30g,寒水石30g,黃芩30g,黃連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共研極細末,過篩為散。每服3g,每日2次。適用於本病見驚厥者。 2.火府丹:生地1Og,木通6g,黃芩1O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用於本病高熱者。 3.銀翹生脈散:銀花6g,連翹6g,人參6g,陳皮3g,麥冬4g,五味子4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適用於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4.茵陳茅根湯,茵陳1Og,白茅根15g,茯苓6g,車前草6g,豬苓5g。水煎服,每日1劑,分3~4次服。適用於本病伴黃疸者。 3.做好皮膚、黏膜護理 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挑“馬牙”,割“口腔脂肪墊”,不要用粗糙不潔的布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並應用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