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低血糖的症狀
問題 【癲癇】 【歸檔】 16年04月07日

低血糖的症狀

問題描述 我有個朋友是個低血糖患者,她說她不吃飯的話就會暈倒,請問低血糖就是這樣子的嗎?低血糖的症狀還有什麼嗎?這種病治得好嗎?
網友回答
2016年04月07日 21:55

低血糖的症狀 當血糖濃度低於50~60mg/dl時,出現低血糖早期症狀(四肢發冷、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心慌、噁心等);當血糖濃度低於45mg/dl時,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除早期症狀外還出現驚厥及昏迷等)。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於一個特定水準,並導致一系列症狀出現,診斷標準為:男 (1)腎上腺素能症狀包括出汗,神經質,顫抖,無力,眩暈,心悸,饑餓感,歸因於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和腎上腺素釋放增多(可發生于腎上腺切除病人)。 (2)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包括意識混亂,行為異常(可誤認為酒醉),視力障礙,木僵,昏迷和癲癇。低血糖昏迷常有體溫降低。

2016年04月07日 21:55

低血糖的症狀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有時出現饑餓性低血糖,一般無特殊原因。胰島素治療中的糖尿病性腎病的病人,由於胰島素降解減少及對胰島素需求減少,可出現低血糖症。任何年齡的惡液質和內毒素休克病人可出現饑餓性低血糖症。伴生長激素和皮質醇缺乏的垂體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現饑餓性低血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引起低血糖罕見,但在饑餓時可出現,在Ⅰ型DM病人中發生率增高,經常出現低血糖症及對胰島素需要量減少。 遺傳性果糖不耐受,半乳糖血症,兒童亮氨酸敏感症,由於攝入特殊食物而引起反應性低血糖症。遺傳性果糖不耐受和半乳糖血症中,由於先天性缺乏肝臟酶,當進食果糖和半乳糖時,迅速抑制肝葡萄糖輸出。在亮氨酸敏感症兒童,亮氨酸可激發進餐時胰島素分泌過度,出現反應性低血糖。

2016年04月07日 21:55

低血糖的症狀伴早發Ⅱ型DM的反應性低血糖特點是腎上腺素神經症狀出現在進餐後4~5小時,在開始餐後高血糖持續一定時間後,出現異常低血糖。這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時間延遲和過度分泌造成的。有些醫生對此有異議。 飲食性低血糖症是另一類反應性低血糖症,常發生在有胃腸道手術史病人(胃切除術,胃-空腸吻合術,迷走神經切除,幽門成形術),食物進入腸道加快,腸道對食物吸收亦加快,進餐誘發的胰島素分泌反應增強,常出現在進餐後1~3小時。特發性飲食性低血糖見於未曾有胃腸道手術病人,十分罕見。

2016年04月07日 21:55

低血糖的治療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麵包1-2片、或餅乾5-6塊 ③果汁或含糖飲料半杯 ④飯、粉、面一小碗 低血糖昏迷怎麼處理 ①如有可能應測血糖 ②病人尚有意識,可飲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親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齦上塗抹蜂蜜等 ④同時與醫生取得聯繫 低血糖怎麼預防 ①按時進食,生活規律 ②不可隨便增加藥量 ③每次用胰島素均應仔細核對劑量 ④運動量恒定 ⑤常測血糖 ⑥隨身帶糖果以備用

2016年04月07日 21:55

低血糖預防 低血糖症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而低血糖是可以預防的,低血糖發作對人體身心健康,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損傷,甚至死亡,因此積極預防尤為重要,由於低血糖症病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因而預防措施千差萬別。 1、臨床上以藥物性低血糖多見 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治療者,尤其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應逐漸加量,避免加量過快,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後按時進餐,亦應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同時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屬應熟知此反應,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處理,注意Somogyi現象,以免發生胰島素劑量調節上的錯誤。 2、對老年人用降糖藥劑量需謹慎 對長效磺醯脲類,尤其是格列本脲在應用時更應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狀不明顯,當一旦發生,症狀很嚴重,應立即靜脈輸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觀察72小時,並不斷監測血糖濃度,及時調整治療。 3、使用磺脲類藥物治療時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一些藥物例如水楊酸製劑,磺胺藥,保泰松,氯黴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過減弱葡萄糖異生,降低磺脲與血漿蛋白結合,降低藥物在肝的代謝和腎的排泄等機制,增強磺脲類藥物的降糖效應,因此,在使用增強磺脲類藥物治療時應予注意,以免出現低血糖症。 4、對懷疑B細胞瘤者,應儘早進行饑餓實驗和運動實驗誘發,測定血漿胰島素-C肽濃度,並進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可預防低血糖症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