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餐後低血糖的症狀

很多人一直被低血糖困擾著, 低血糖總是頭暈, 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 有時候可能會覺得低血糖並不嚴重, 沒什麼大事, 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長期低血糖對我們身體健康很不利, 一定要積極的調理, 低血糖也有很多種, 餐後低血糖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可能有很多人不是特別瞭解, 下面一起分享下餐後低血糖的症狀。

餐後低血糖, 女性病人占多數, 年齡偏低, 主要表現有發作性的心慌、出汗、乏力, 有“不由自主”感, 並多在餐後2~4小時發生, 因此得名餐後低血糖反應。

為什麼病人進食後不久反而會導致低血糖發生呢?

通過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發現, 患有此病的人, 平素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經官能症, 如睡眠差、情緒易激動、緊張、腹脹、大結等, 同時伴有胰腺分泌胰島素功能敏感。

餐後血糖的增高, 刺激胰腺產生過多的胰島素,

反而引起血糖下降, 病人則會產生一系列不適表現。 如果在病情發作的當時測定血糖, 會發現血糖值是低下的, 但由於這種機會不多, 所以較難“抓住”犯病時的真實血糖水準, 導致病人長期得不到明確診斷, 或誤認為心腦血管疾患。

由此可見, 凡具有下述特點的病人應考慮到反應性低血糖的可能:

(1)女性(男性也可罹患)、年齡多在20~40歲;

(2)發作時心慌、出汗、無力, 每次持續0.5~1小時;

(3)犯病時進食甜食可迅速緩解症狀;

(4)不適症狀易出現在餐後2~4小時, 尤以進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後易誘發;

(5)不進食反而少見低血糖反應;

(6)各種檢查包括常規的血糖、尿糖、肝功能、腎功能均屬正常;

(7)一般健康不受影響;

(8)無家族史。

餐後低血糖常識:

屬於單純反應性低血糖者, 主要採取飲食調理和針對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進行治療。 犯病時, 不宜服用糖類食物, 它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症狀, 但也可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 從而加重病情。 可當即吃些餅乾、饅頭片之類的食物。 平時宜少吃碳水化合物, 早餐最好喝不含糖的飲品。 如伴有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差等, 還需配合一些藥物治療, 如穀維素、健腦合劑、維生素等。

出現餐後低血糖的症狀為了自己健康負責, 一定要及時諮詢醫生, 要及時調理身體狀況, 不僅要光靠藥物調理, 同時飲食的調整也是比較重要的, 而且長期用藥對神不好, 食補是最好的也是最健康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