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神經性貪食症
問題 【神經內科】 【歸檔】 16年07月29日

神經性貪食症

問題描述 今年20我是因自己身材比較胖所以想要利用節食減肥的,可是結果卻是相反的,我好怕自己又是長胖了,因為節食與運動度有點大,我吃的東西比以前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得了神經性貪食症?神經性貪食症的檢查方法有那一些?神經性貪食症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29日 20:59

神經性貪食症腦電圖檢查有的AN患者伴有癲癇發作,呈現異常腦電圖。隨著飲食正常後腦電圖異常可恢復正常。有人認為是由於饑餓引起血中特異氨基酸減少,而這些氨基酸正是保持腦功能的必要神經遞質。另外,饑餓引起微量元素如鋅、銅、硒、鎂的不足,影響腦中酶、激素功能。缺鋅的症狀與AN症狀極為相似,也表現為厭食,發音變粗,精神抑鬱等表現。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檢查無下丘腦、垂體占位性病變。可有腦萎縮,腦室擴大。在病程中,平均每天熱量獲得14230kJ(3400kCal)。主要食物為冰淇淋、麵包、薯片、糕點、果仁及軟飲料等。通常1頓飯1種食物。經常一個人晚上到外邊吃,通常都是暴飲暴食高熱量食品,BN者暴食後經常用牙刷、手指等物引吐。部分BN者用吐根,吐根可引起肌病和心血管病。這些患者恐懼肥胖,將引吐作為控制體重的一種方式,直到都吐出來才感到滿意,在一部分BN患者中可能有偷吃的行為,而AN患者則不發生這種行為。其他控制體重的方式,如過度鍛煉,利尿劑及瀉藥的使用也是常見的。

2016年07月29日 20:59

神經性貪食症儘量食用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乾酪等乳製品和蔬菜、水果。增加米飯、麵條、餅、冷面、大眾麵條、蕎麥凍等碳水化合物和腐、豆花湯、大醬湯等植物性蛋白質,可以使用的食物:乾酪、綠茶、紅茶、黑咖啡蔬菜、水果、米飯、餅、麵條、土豆、番薯、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低脂肪。避免食用肉、魚、黃油等油性食品和動物性蛋白質。儘量減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此症為週期發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可出現於神經性厭食中,但並非必然伴有此症狀。此症狀群包含兩大主要成分,其一是不可抗櫃的強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設法進行嘔吐以避免體重增加,有時則是濫用瀉藥,此類患者的體重常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女性患者月經仍可正常。女性較為常見,據國外報導,該症女性患病率約為1%~3%。男性患病率大約為女性的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該症常在青少年後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續數年,多為慢性或週期性病程。長程預後情況尚不明確。

2016年07月29日 20:59

神經性貪食症主要檢查神經系統器官性有無病變,鑒別是否為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繼發的暴食。神經性貪食症的預防護理。飲食護理:控制患者的飲食和零花錢,定時定量,每日晨進行30 min體育鍛煉跑步,以保證每日的早餐;上午適當勞動外,還要進行30 min散步,以保證中餐;下午勞動後,還要進行器械鍛煉和音樂治療(唱卡拉OK,跳舞等),以保證晚餐。藥物治療護理:因患者對疾病缺乏認識,對服藥有抵觸情緒,有藏藥現象,故在發藥時有兩人在場,幫助患者服藥,以保證藥物治療的療效,心理護理:向病人介紹心理治療的意義,幫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礙,使患者能夠自我成長,正確對待挫折與困難,向病人反復宣教貪食,禁食,導瀉,減肥對軀體的損害,以及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應,導致社會適應不良,幫助病人緩解焦慮的方法,如做深呼吸,跑步,聽輕鬆的音等,如果想吃東西控制不住,護士可以和患者聊天,談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2016年07月29日 20:59

神經性貪食症可伴有抑鬱或焦慮症狀,內容多數與體重或身體外形有關, 病情嚴重者,可出現水電解代謝紊亂,表現為低血鉀,低血鈉等,嘔吐致使胃酸減少而出現代謝性堿中毒,導瀉則可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疾病後期,因食道,胃腸道,心臟等併發症而有致命危險。神經性貪食症的診斷與鑒別。神經性厭食,若已明確診斷為神經性厭食,或交替出現的經常性厭食與間歇性暴食症狀者,均應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Klein-levin綜合征,又稱週期性嗜睡貪食綜合征,表現為發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貪食,持續數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一次患病後體重增加明顯,無催吐,導瀉等控制體重行為,亦無對身體外形或體重不滿的表現,故與神經性貪食症易於鑒別,重性抑鬱症,患者可出現過量飲食,但沒有為減輕體重不恰當的補償行為,如催吐,導瀉等,故與神經性貧食症不同,精神分裂症,該症患者可繼發暴食行為,患者對此視之默然,無任何控制體重的行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狀,癲癇等器質性疾病,可出現暴食行為,病史,體檢和各項實驗涉及EEG等功能檢查,均有器質性病變基礎,則不考慮神經性貪食症,而且這類病人缺乏控制體重的不恰當行為。

2016年07月29日 20:59

神經性貪食症此症為週期發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可出現於神經性厭食中,但並非必然伴有此症狀。此症狀群包含兩大主要成分,其一是不可抗櫃的強迫自己多食,其二是自己設法進行嘔吐以避免體重增加,有時則是濫用瀉藥,此類患者的體重常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女性患者月經仍可正常。女性較為常見,據國外報導,該症女性患病率約為1%~3%。男性患病率大約為女性的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該症常在青少年後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續數年,多為慢性或週期性病程。長程預後情況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