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兒童健康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法
問題 【兒科】 【歸檔】 14年08月10日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法

問題描述 一些關於靜脈輸液及小兒頭皮針的方法. 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10日 23:37

在肘關節上及腕關節上(內關穴處)各紮一根止血帶於肘窩部行靜脈穿刺取血,經6000多例兒童的臨床實踐,一針見血率達99%,認為紮兩根止血帶比紮一根止血帶效果好,對一些不能主動握拳配合的兒童,可代替握拳,同時局部血管充盈度滿意。此法不僅適合兒童,也適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張力低下、衰竭及無力握拳患者。張清智等[2]用於腦血栓致偏癱、結核性腦膜炎後遺症致肢體麻木等不能配合握拳患者的靜脈抽血,一針成功率達98%,並在此基礎上,擴大到手背(止血帶一根紮在腕關節內關穴處,另一根紮在2~5指的第一節指節處)、足背(止血帶一根紮在踝關節的內踝上6cm處,另一根紮在足部1~5蹠骨小頭處)的靜脈輸液,經1260例的臨床應用,認為效果好。侯豔等[3]對明顯水腫及肥胖難以進行靜脈穿刺的患者,用兩根止血帶,上下相距約15cm,捆紮肢體,1min後,鬆開下面一根止血帶,這時該部位看到靛藍色的靜脈,利於穿刺。

2014年08月10日 23:37

一次性輸液器的應用,存在著頭皮針進入血管後,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較少的缺點,影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姚學娜等[4]經過4年的實踐,探索出兩種易見回血的方法,一是調節器高調法,即調節器置於緊貼茂菲氏滴管下端,為1209例血管彈性較好的患者行靜脈穿刺8984次;二是調節器高調輸液瓶低位法,即調節器在高調的基礎上,輸液瓶掛於輸液架調節旋鈕上,為247例細小血管和血管彈性較差的患者行靜脈穿刺2634次,成功率均高。認為這兩種方法,由於輸液管內充滿液體和液體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調節器置高位,輸液管內承受回血的餘地增加,所以頭皮針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針管內。傅軍[5]報導的手捏輸液器下段法,如頭皮針在血管內,可見明顯回血,反之,無回血。避免了頭皮針進了血管無回血,回退針時有回血的現象。吳軍玲[6]、常宇峰等[7]採用了增大輸液管道負壓穿刺法,使回血迅速易見。方法為:按常規輸液排氣後夾緊調節器,將調節器下部的輸液管前端返折,並擠去前端液體0.2ml[6]或0.6ml[7],固定好返折處,穿刺針刺入皮下後,鬆開返折處,按常規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見快速回血。前者將該法與常規輸液法進行對照,選擇年齡超過60歲,且血管脆性大、細小血管、脫水、休克患者500例,小兒患者500例,結果成功率分別為:增大負壓法98%和100%,常規法92%和96%,後者選擇46例休克患者,採用自身對照法,結果常規法成功16例,30例採用增大負壓法,成功28例,失敗2例。認為增大輸液管道的負壓,使管道內壓力明顯低於靜脈壓力,當穿刺針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入針管內,穿刺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