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乳性黃疸症狀
問題 【黃疸】 【歸檔】 16年07月08日

母乳性黃疸症狀

問題描述 想瞭解一下母乳性黃疸症狀 ,為什麼這樣 ,母乳性黃疸症狀是什麼呢 ,應該怎麼辦啊?注意什麼呢 ,母乳性黃疸症狀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08日 13:30

母乳餵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餵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到原有程度。生後母乳餵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者,膽紅素常可達256.5~342μmol/L,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2016年07月08日 13:30

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兩類。前者發生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近,認為主要與母乳餵養不當,攝入不足有關;晚發性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常發生於生後1~2周,可持續至8~12周。一般認為,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這種主要來源於母乳的酶,可催化結合膽紅素變成未結合膽紅素,此過程在新生兒小腸內進行,加上小兒腸蠕動相對慢,使大量應排泄的膽紅素被這種酶解離成未結合膽紅素,吸收增加,即出現母乳性黃疸。

2016年07月08日 13:30

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後,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餵養,按順時針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腸蠕動,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多曬太陽以改變間接膽紅素的結構,形成光異構體利於從尿中排出。只有當膽紅素水準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餵養觀察,如明顯下降,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仍可母乳餵養。當膽紅素達到20mg/dl,可予光療,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漿治療。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等疾病的發生,以免加重黃疸。

2016年07月08日 13:30

母親妊娠期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嬰兒出生後,母親也需繼續注意飲食健康,密切觀察嬰兒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複現等情況。可採取靜脈血或微量血方法測定血清膽紅素濃度。經皮測膽紅素儀為無創的檢測方法,操作便捷,經皮膽紅素值與微量血膽紅素值相關性良好,由於此法受測定部位皮膚厚薄與膚色的影響,可能會誤導黃疸情況,可作為篩查用,一旦達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檢測血清血膽紅素。

2016年07月08日 13:30

新生兒黃疸的嚴重併發症為膽紅素腦病。當血清膽紅素重度升高或同時存在高危因素時,可使未結合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入腦,導致膽紅素腦病。多見於出生後1周內,最早可於出生後l~2天內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溶血性黃疸出現較早,多發生於出生後3~5天。早產兒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見於出生後6~10天。當存在早產、窒息、呼吸困難或缺氧,嚴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體溫、酸中毒或體重低於1.5kg等高危因素時,血清膽紅素低於臨界值亦可發生膽紅素腦病。一般可于重度黃疸高峰後12~48小時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