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甲肝的症狀
問題 【肝病科】 【歸檔】 16年08月08日

甲肝的症狀

問題描述 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想知道是不是得了甲肝,但是我先知道甲肝初期有那些反應,請問甲肝的症狀謝謝
網友回答
2016年08月08日 22:06

人體感染甲肝病毒後,通常約有1個月的潛伏期,此時沒有症狀,之後可出現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發燒,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和皮膚發黃,有的病人有腹脹或腹瀉,尿呈褐色,大便色淺,檢查肝臟有腫大和觸痛或叩痛的體征.肝功能檢查顯示穀丙轉氨酶(ALT)明顯異常.患者血清甲肝抗體呈陽性或滴度明顯升高.症狀輕重各異,輕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數周或更長. 黃疸時期 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噁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鳥色逐漸加深,至本期末程濃茶狀.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症狀等為主要表現.本期持續1-21日,平均5-7日. 黃疸期 自覺症狀可有所好轉,發熱減退,但尿色繼續加深,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于2周內達高峰.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腫大至肋下1-3cm,有充實感,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本期持續2-6周. 恢復期 黃疸逐漸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個月.

2016年08月08日 22:06

甲型病毒性肝炎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噁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 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無症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 本病的診斷依據患者有明顯的乏力,納差,噁心,嘔吐,尿黃等前驅症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檢查ALT,抗-HAV,一般情況可明確診斷.所以您應該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經臨床大夫結合檢查給予您幫助. 治療原則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

2016年08月08日 22:05

感染了甲肝病毒之後,不一定都出現典型的甲肝初期症狀,即不一定都被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感染後可沒有任何甲肝初期症狀,甚至肝功能檢查也正常,而到恢復期卻可產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體。另一部分人經過2~6周的潛伏期,才出現臨床症狀,但不同的人甲肝初期症狀可有不同。 如有的甲肝患者甲肝初期症狀可有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等,數日(一般1周)後出現黃疸,表現為尿色發黃和皮膚鞏膜黃染,這種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有的甲肝患者甲肝初期症狀則很輕,不出現黃疸,只是在檢查肝功時發現轉氨酶升高,稱為亞臨床型;有的甲肝患者無甲肝初期症狀,轉氨酶只有短暫升高後即恢復正常,或根本不升高,而只有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1∶4000以上陽性,到恢復期IgM抗體消失,代之以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陽性

2016年08月08日 22:05

如有的甲肝患者甲肝初期症狀可有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等,數日(一般1周)後出現黃疸,表現為尿色發黃和皮膚鞏膜黃染,這種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有的甲肝患者甲肝初期症狀則很輕,不出現黃疸,只是在檢查肝功時發現轉氨酶升高,稱為亞臨床型;有的甲肝患者無甲肝初期症狀,轉氨酶只有短暫升高後即恢復正常,或根本不升高,而只有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1∶4000以上陽性,到恢復期IgM抗體消失,代之以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陽性。

2016年08月08日 22:05

甲型肝炎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噁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等.初起時往往誤認為感冒,容易被人忽視,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發熱(大多在38℃一39℃之間),平均發熱3天,但也有15%的患者發熱超過5天.90%的患者有黃疸,消化道症狀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肝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導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國外醫學流傳分冊 1994),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肝的預防 除了積極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關以外,可以接種甲肝疫苗,接種後產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機體產生能預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會感染上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