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識破虛假醫療廣告的謊言 擅長滿足患者需求

文章導讀

近日,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發佈《關於暫停播出醫療機構廣告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台綜合頻道每日18:00以後停止播出醫療廣告”。醫療廣告中有正規廣告,也有違法廣告。中央電視臺雖“禁醫”了,但大小地方台、各級媒體都充斥著大量的醫療廣告,醫療宣傳單張也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塞到你手裡,塞到門縫中,廣告內容真偽難辨。

違法醫藥廣告更衝擊著醫院,尤其是慢性病科室、重大疾病科室,如腫瘤科、糖尿病科、風濕科、心血管科、婦產科等等。對此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深有體會,癌症屬於難治疾病,一些別有用心之徒利用了病人渴望“特效藥”,“早日戰勝疾病”的心理訴求。對非法廣告的小伎倆,她也掌握了一些規律,讓大家一起來拆穿虛假醫療廣告的西洋鏡吧。

特徵一:擅長滿足患者需求

誰不希望有一個好藥馬上藥到病除,尤其是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於是,一貼靈、三顆消、救命丹、癌去快、中藥一絕、中華醫藥奇葩、即治即走、三分鐘治癒……等等心理攻勢往往一擊即中。這正是不法分子利用患者生病痛苦,害怕住院吃藥做手術的心理,宣傳各種違法藥物,片面誇大藥物的療效。

林麗珠教授告訴記者,首先,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藥。其次,按正常程式,一個藥物從被發現、投入研發、臨床觀察到最終在人類使用抗擊疾病,是一個漫長的時間,需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必須通過反復實驗,通過實驗資料測定其不良反應、安全劑量。並要在說明書上標明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而仔細分析一些宣傳單張,你會發現,它們對醫藥的有效成分描述模糊,誇大其治療作用,完全不提不良作用,中西不分。

特徵二:利用品牌效應

林麗珠發現,好聽的名字、專家特別推薦、病人現身說法,再加上偽“名牌”報刊投放,這一套路已經成為違法醫藥廣告的運行套路。像《中國衛生部雜誌》、《家庭醫藥》、《南方醫藥》、《羊城專訪》……其實都是違法醫藥廣告最常冒用的名字,來混淆或引起病人或家屬的注意。

此外,廣告還利用“權威專家”、“權威機構”混淆視聽,利用病人“現身說法”吸引病人的注意。衛生部特批、火星計畫、納米技術、只需口服毫無痛苦、宇宙開發、中國航太特別推薦、國家總理特別推薦、清宮秘制、後宮專用、政府專供、西藏貢品、歐美秘藥等等有這類字眼的藥物也常能迷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