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不要被保健品這些虛假的廣告給騙了

市藥監局表示, 之所以有不少消費者將保健食品當藥品食用, 根本原因在於保健食品經營者拼命承諾產品功效, 宣傳療效, 虛假、誇大的宣傳誤導了消費者。

花招一:假冒大牌弄噱頭

近年, 市場上不斷出現一些不法分子打著“世界衛生組織”、“中華醫學協會”等實際不存在組織名義推薦其所銷售的產品, 導致不少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

藥監局提醒, 消費者可通過民政部門查詢其合法性, 以免上當。

花招二:無中生有編功能

近年, 市場上出現一些產品竟堂而皇之地大肆宣傳其所銷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

而監管部門從未批准過相關功能的保健食品。

花招三:廣告詞中放大炮

一些企業在宣傳中為自己的產品“增加”保健功能, 如“免疫調節”功能的保健食品, 宣傳中卻誇大成還具有“延緩衰老”功能。

消費者遇到這種情形可撥打市政府舉報熱線12345或直接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花招四:假借國學來忽悠

有些產品獲得批准的功能只是“免疫調節”, 但銷售者用所謂的“國學中醫”理論解釋一番, 就延伸了其不具備的功能。 如“對增強老年人的體質、抗衰老有輔助作用”就被說成具備了“延緩衰老”的功能。

花招五:斷章取義吹療效

有的企業喜歡打擦邊球, 利用《本草綱目》、《中國藥典》等名著內容斷章取義,

稱保健食品中某種原料所具有療效的辦法來暗示療效, 誤導消費者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