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愛美MM!鞋跟太高太平易傷腳

1、“恨天高”很傷腳

有人說,鞋跟的高度與女人的魅力成正比,於是,流行的女鞋都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英國的時尚雜誌發佈,今年的時尚高度是15cm,足以讓潮女們傲視一切。

女士們一般都希望穿高跟鞋能穿出飽滿、有弧線的腳型,因此都會挑選一些鞋頭較小、鞋跟比較高的款式,殊不知,這些時尚款式卻是“美麗殺手”。專家指出:“鞋頭太緊會使腳趾彎曲而形成槌頭指;鞋頭太尖,對大腳趾球區過度擠壓,會造成拇指外翻。”但不是所有的高跟鞋都對足部健康不利,高跟鞋的“健康標準”是3-5釐米,如果鞋跟超過了7釐米無疑成了雙腳的刑具。過高的高跟鞋,會改變整個身體的重力分佈,導致人的重心移向蹠骨,會使前腳掌感到有壓力和疼痛,這種壓力還可能會影響韌帶、肌肉、骨骼、脊柱的健康。

經常腳蹬“恨天高”會引起以下症狀——拇指外翻、槌頭指、雞眼、拇囊炎、足跟腫塊、蹠骨關節疼痛、膝關節炎、腰痛等。

2、平底鞋≠健康鞋

過高的高跟鞋是足部健康的大敵,那麼,完全無跟的平底鞋似乎就能冠上“健康”二字。

鞋子太高不好,太平也不好。人的腳板不是平整的,有一定的弧度,稱為“足弓”,它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分散,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足弓可以吸收震盪,但足弓過高,韌帶過緊,或足弓過低,韌帶鬆弛、足肌乏力,均會引起疼痛。張餘表示,經常穿平底鞋,使足部重心後移,有可能會促使足弓彈性喪失,更不利於負重和行走。

穿著平底鞋使人的重心過於靠後,走路時腳後跟砸地,震動可傳到腦部。特別是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加,老年人足底肌肉和韌帶會發生退行性病變,引起足弓彈性喪失,負重能力大大下降。若長期穿著完全沒跟的平底鞋,站立或行走時間一長,就會容易感到足、踝、膝、髖、腰等多個部位疼痛。

經常穿無跟的平底鞋會引起以下症狀——扁平足,足、踝、膝、髖、腰疼痛,足部、小腿肌肉、韌帶損傷。

3、過緊長筒靴影響血液迴圈

長筒靴一直深受美眉們的喜愛,因為百搭的長筒靴總能搭出不一樣的魅力。

高跟長筒靴除了會造成包括高跟鞋特有的腳病之外,靴筒邊緣長期擠壓,還會容易導致小腿肌肉疼痛,甚至使腓淺神經損傷。此外,長筒靴透氣性較差,不利於腳部汗水揮發,太緊會使得足背和踝關節處的血管、神經長時間處於被擠壓狀態,影響血液迴圈。

為了營造小腿細長的感覺,有些女性喜歡穿大一碼靴子,雖然不會甩跟,但這與穿了不合碼的鞋子對足部的傷害是一樣的,還容易摔跤。長此以往,腳部各部分肌肉、骨骼的勞損也會加重。

經常穿長筒靴會引起以下症狀——腓淺神經損傷,足、踝、膝、髖、腰疼痛,足部肌肉、韌帶損傷,槌頭指、拇指外翻。

新鞋應該怎麼挑選?

1、鞋跟2-3釐米的鞋最符合足弓的弧度,女鞋的高度不要超過5釐米。

2、鞋跟不宜太小,鞋頭稍寬鬆些,讓腳掌和腳趾多些空間。有舒服的襯墊和適度的內部空間,鞋底面與腳部凹陷處的弧度十分合腳。不要買比自己的腳掌還要窄的鞋。如果兩隻腳大小不一,就選適合大腳的那一碼。如果用腳尖頂住鞋頭時,腳後跟與鞋後幫之間還能伸進一個手指的距離,這個尺碼剛好合適。

3、鞋的材料要透氣、舒適,真皮比塑膠的透氣性更好。老人和小孩可以多穿布鞋。

4、懷孕期間腳踝會有一些水腫,最好放棄細高跟鞋,選擇有一定彈性和厚度的平底鞋或矮坡跟鞋,號碼要比平時稍微大一點。

5、選擇結實而有彈性的鞋底,能比較平均地分散衝擊力。買高跟鞋時順便買個半墊也能有助緩解腳部的壓力。

6、選擇柔軟而有彈性的鞋底,能比較平均地分散衝擊力,買高跟鞋時順便買個半墊也能適度緩解腳部壓力。雖然皮跟皮底鞋在初次試穿時可能會比較滑,但穿過幾次後,情況就好多了。金屬鞋跟雖然看起來摩登搶眼,但它著實容易壞,而且修補好的可能性很小。

7、最好在下午買鞋,因為腳部在此時會略微膨脹,如果這時所選的尺碼不覺得小,一天中其他時間穿著也沒問題。站著試穿,因為站立時腳部會比坐著時略微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