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大學生長跑猝死 解讀最易猝死4類人

20歲大學生1600米長跑訓練中突然倒地,心跳呼吸全無,校醫務室、120急救車和醫院接力搶救,小夥子猝死兩小時後奇跡生還。記者昨天在病房看到,小夥子氣色不錯,醫生說很快就能出院。

長跑中突然倒地 心跳呼吸全無 兩小時後奇跡生還

碰到猝死者,最簡單有效的應急辦法是胸外按壓

據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介紹,該院每年約收治近百例猝死者,中青年占到三成,專家稱和壓力大、生活習慣欠佳有關。

11月22日上午,武昌一所高校正進行學生體能測試,大二的小伍在1600米長跑中,突然毫無預兆地倒地。

5分鐘後,他被師生們抬到該校醫務室。當天值班的是一名諳熟急救知識的麻醉醫生,他發現小伍呼吸心跳全無,立即實施了心肺復蘇和氣管插管。

11點40分,小伍被救護車送到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中途搶救始終沒有中斷。

入院後,急診部主任唐忠志和李小平等7位醫生輪番上陣進行胸外按壓。

入院後,急診部主任唐忠志和李小平等7位醫生輪番上陣進行胸外按壓。

12點10分,心電監護儀上終於出現微弱信號。

急診部ICU負責人趙志剛介紹,猝死患者入院搶救半小時無效,即可宣告死亡,這個微弱的信號給了他們很大信心。

12點35分,近兩小時不間斷搶救後,小伍恢復了呼吸和脈搏。

絕大多數猝死 輸在搶救時間上

按世衛組織定義,猝死指急症發作6小時內突然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占90%以上,此外約10%的猝死原因不明。猝死發生4分鐘內搶救,約50%的人可以存活。

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下降10%。超過8分鐘,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即便搶回來也很可能變成“植物人”。超過10分鐘,可以說回天無力了。

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下降10%。超過8分鐘,很可能變成“植物人”。

“猝死者搶救成功的比例僅1%左右。我們今年搶救回3個人,這已是一個奇跡了。”唐忠志惋惜地說,絕大多數搶救輸在時間上。該院每年收治近百例猝死者,40歲以內年輕人約占三成。校園猝死案例幾乎每年都有,多發生在跑步、打籃球等劇烈運動時。小伍猝死的原因,疑和疲勞導致的心律失常相關。

有人倒地,喚之不應,觸摸頸部動脈無搏動,無呼吸,即可判斷為猝死

唐忠志提醒,發現有人倒地,喚之不應,觸摸頸部動脈無搏動,無呼吸,即可判斷為猝死。此時最簡單有效的搶救方法就是胸外按壓,頻率大約為每分鐘100次,堅持到急救人員到來。

在生活中,有4類人最易發生猝死。

像這樣突如其來的猝死,讓人覺得,死神就躲在牆角的陰影裡,防不勝防。實在,專家指出,猝死並非毫無預兆,在生活中,有4類人最易發生猝死。

著名演員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發而往世

冠心病患者。

據美國統計材料顯示,心源性猝死裡,80%左右由冠心病引發。2005年8月,著名演員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發而往世。

心肺血管專家介紹,由冠心病導致的猝死裡,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外,最常見的還有嚴重的心律異常,比如室顫。

暴飲暴食、情緒易激動的人。

現代人工作節奏非常快、晚睡晚起、暴飲暴食等生活方式,都會增加猝死的可能。

暴飲暴食、情緒易激動的人。

另外,劇烈的情緒波動也易導致猝死。據報導,高秀敏猝死前,因兒子往世心情非常差,而悲傷、痛苦、焦慮、緊張等情緒都會對心血管造成嚴重傷害。

工作壓力大、過於勞累的人。

演藝職員、企業高管猝死近年來屢見不鮮,內科專家分析,這與他們長期演出,飲食不規律、身心疲憊、過於勞累有關。

工作壓力大、過於勞累的人。

專家提醒,一旦發現有心臟病就應該早診斷、早治療,不能拖延或者不治。人的血管從20歲以後就開始退化,所以心臟病必須從年輕時開始預防。

吸煙的人。

心臟病專家指出,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吸煙,而且煙癮不小。煙霧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導致冠心病高發,進而猝死的危險因素。

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吸煙,而且煙癮不小

“黃金四分鐘”救人法則

“黃金四分鐘”是指當心臟驟停時,大腦皮層耐受缺氧時間僅為四分鐘,隨後皮層細胞會開始出現不可逆轉損傷和死亡。

這四分鐘內的急救行為至關重要,對於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而言

因此,這四分鐘內的急救行為至關重要,對於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而言,現場第一目擊者的急救知識、技能和行為意義重大。

當發生心臟驟停後,現場第一目擊者必須在四分鐘內按照“叫叫CABD”的程式進行心肺復蘇搶救:

第一個“叫”是指要確認患者意識,

第二個“叫”是指呼叫120,

C(Compressions)-胸外按壓,

A(Airway)-打開呼吸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兩次,

D(Defibrillation)-電擊除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