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過敏性腸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簡介

過敏性結腸炎是以便秘、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即以通便異常和伴發腹痛、脹氣等為主的綜合症。是一種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屬於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其發病與精神、心理、飲食、環境等因素有關。此病多見於青年 ,女性多於男性。

臨床表現

一、主要表現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粘液便等,以腹痛和慢性腹瀉為主要表現看最多見。腹痛以左下腹及下腹部為主,輕重不等,排便或排氣後可緩解。大便次數增多,每日2~6次或更多,多為糊狀便或稀便,但不帶血。還有一些患者4~7天排便一次,大便幹結,排便困難。此外,可有上消化道症狀如上腹不適、噯氣、反酸、燒心等。許多患者還合併有乏力、身體消瘦、失眠、焦慮、頭昏、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臨床上,將過敏性結腸炎分為四個主要類型:腹瀉型、腹痛型、腹瀉便秘交替型和粘液便型。

為腹部不適或長期反復發作腹痛,腹痛部位多在左下腹,一般為持續性鈍痛,可持續數分鐘到數日不等。在排便、排氣後可暫時得到緩解。還可有些頭痛、乏力、失眠、心悸、出汗等神經血管不穩定症狀以及噯氣症。 過敏性結腸炎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屬於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其發病與精神、心理、飲食、環境等因素有關。

由於該症不屬感染性腹瀉,因此不宜輕易反復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容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甚至二重感染,反而會加重腹瀉。

二、最明顯表現

過敏性結腸炎的最明顯表現就是腹痛、腹瀉,多位於左下腹,一般為持續性鈍痛,可長期反復發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連帶性表像也不容忽視。

三、連帶表像

除去腹痛與腹瀉,有時還有便秘伴隨發生: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每日2—6次或更多,多為糊狀便或稀便,但不帶血。還有一些患者4—7天排便一次,大便幹結,排便困難。同時,上腹不適、噯氣、反酸、燒心等上消化道症狀出現。長期下來,自然會不同程度地引起失眠、焦慮、頭昏、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過敏性結腸炎不屬於感染性疾病,因此不能輕易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濫用,極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從而加重病情。患者朋友們一經確診,請遵醫囑進行正規治療,切忌拖延,以免遺留後患。

治療方法

一、西醫治療

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數(過敏原),但要在2萬種不同的誘發因數中準確地找到致病因數猶如大海裡撈針。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來源於兩個管道:一是在機體本身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二是環境污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也會不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稱萬惡之源,百病元兇。人體的老化、許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其密切相關。自由基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能夠損害生物膜,破壞細胞,阻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加速衰老,並能引起諸如免疫失衡,過敏,頑固皮炎,鼻炎,結膜炎,哮喘,濕疹,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痛風、腎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

在目前醫院的檢測中,僅僅查50-100種過敏原是遠遠不夠全面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廣普脫敏因數系列徹底改變自身的過敏體質。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關於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檔中明確指出,“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國際過敏研究權威組織也提出,“使用高品質的標準化脫敏製劑,同時應該使用最佳的過敏症治療方案,包括清除過敏原、患者免疫修復、過敏併發炎症適當的對症藥物治療、標準化脫敏製劑免疫治療,簡稱“四合一的四聯療法”方案。

過敏性結腸炎又稱腸道易激綜合症、慢性結腸炎。表現為間斷性腹痛、腹脹、腹瀉,遇冷、進油膩食物、情緒不穩加重,日行3--10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喜溫怕冷,不願說話,身體 消瘦等。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多認為是中樞神經作用的腸道功能紊亂,和心理因素有直接的關係。

治療方法:多採用抗生素及中醫中藥,療效多不佳。

二、特色療法

過敏性結腸炎骶管療法:骶管注射特效藥物加穴位埋線是針對病因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 1 藥物中含有吸收迅速的利多卡因,籍以阻斷疾病進程及打斷惡性循環。 2 骶管注射藥物後,快速緩解症狀,是從心理因素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 3 穴位注射埋線溫和的鞏固,是防止復發的關鍵因素。 療程:7天注射一次,2次為1療程,一般需要1--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