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荷蘭豆的做法

文章導讀

荷蘭豆的做法有很多種,有的地方用來涼拌,有的則習慣用來素炒,而有的地區則更原因用來炒肉,或和其他食物搭配起來食用,而不同的荷蘭豆的做法,可能導致荷蘭豆這道菜的味道不同,營養價值不同,功效也不同,因此,對荷蘭豆感興趣的人,有必要深入研究荷蘭豆的做法。

荷蘭豆的營養介紹

要想瞭解荷蘭豆的做法,首先就應該對荷蘭豆的屬性、營養、功效等做詳細瞭解,否則,烹飪起來不僅味道不好吃,而且可能讓荷蘭豆的營養全失,吃了對身體毫無幫助。

荷蘭豆性平、味甘,具有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等功效,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除呃逆、止瀉痢、解渴通乳、治便秘。常食用對脾胃虛弱、小腹脹滿、嘔吐瀉痢、產後乳汁不下、煩熱口渴均有療效。其種子粉碎研末外敷可除癰腫。與糯米、紅棗煮粥食用,具有補脾胃、助暖去寒、生津補虛、強肌增體之功效。

其嫩梢、嫩莢、籽粒,質嫩清香極為人們所喜食。每100g嫩莢含水分71.1~78.3g,碳水化合物14.4~29.8g,蛋白質4.4~10.3g,脂肪0.1~0.6g,胡蘿蔔素0.15~0.33mg,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每100g豌豆含蛋白質7g,碳水化合物12g,熱量33.4千焦,鈣17mg,磷90mg,鐵0.6mg,胡蘿蔔素0.15mg,硫胺素0.54mg,核黃素0.09mg,尼克酸2.8mg,VC14mg。豌豆含有一種其特有的植物凝集素、止杈素及赤黴素A20等,這些物質對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有重要作用。

荷蘭豆的功效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荷蘭豆的做法

荷蘭豆在不同的地區,人們所喜好的做法不一樣,而且挑選不同材質的荷蘭豆,做出來的菜品味道差別很大,尤其是要想留住營養,就一定要注意荷蘭豆的做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同地區,在荷蘭豆的做法上的不同,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荷蘭豆的做法。

吃荷蘭豆,講的就是一個“嫩”。炒輕點,吃它的清脆甜嫩,炒軟一點,柔滑入味。配肉、素炒均可,透著一股隨和的親切勁。老廣通常會加臘肉或臘腸急火爆炒,臘香濃郁,鮮咸清爽。做法也是簡單,煸香蒜片,依次將原料放進去炒制即可。出鍋之前撒點鹽,入嘴滿是清鮮悠長的豆香。廣州人過年愛吃的炒齋菜,也必有荷蘭豆的身影,木耳、粉絲、冬菇、支竹,配上荷蘭豆,吃的就是原形原味。

在東北,廚子們便喜歡用來做涼拌菜。荷蘭豆掐頭去尾摘去老筋,洗淨,用開水焯,顏色變深即立刻撈出過涼水。晾涼切成細絲,鹽、雞粉、白胡椒粉、香油、一兩滴生抽提味,也可以放一點糖,撒上芝麻拌拌就好,透著新鮮與精緻。

挑選荷蘭豆以顏色新鮮嫩綠為佳,如顏色暗沉、包豆子的部位鼓起過高、用手捏著感覺發硬,則已太老。

荷蘭豆的做法有很多,為了避免味覺上的煩惱,大家可以變著方法來烹飪荷蘭豆,而且不同的人所喜歡的味道也不一樣,因此,荷蘭豆的做法也是可以根據個人愛好來改變的,並不一定要很死板的採用一種做法。但是,也要注意吃荷蘭豆的量,不能過量的食用荷蘭豆,以免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