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肺源性心臟病

簡介

肺源性心臟病(cor pulmonale,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於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臨床上以後者多見,故本條先前重點闡述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分類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於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

本病在我國較為常見根據國內近年的統計,肺心病平均患病率為0.41%-0.47%。患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女性別無顯著差異,寒冷地區、高原地區、潮濕地區和農村患病率高,隨著年齡增長而患病率增高。急性發作以冬、春季多見,其常見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常為急性發作的誘因,常導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經國內近20年的研究,對肺心病發生和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診斷和治療均有一些進展,使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明顯下降。本病占住院心臟病的構成比例為38.5%~46%。

急性肺源性心臟病

急性肺源性心臟病(acutecorpulmonale)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幹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大部受阻,以致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臟病。由於本病主要見於巨大肺栓塞患者。急性肺源性心臟病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栓子脫落或其他異物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主於或其分支的廣泛栓塞,同時併發廣泛肺細小動脈痙攣,使肺循環受阻,脈動脈壓急劇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擴張和右心衰竭。

病因

按原發病的不同部位,可分為三類:

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為多見,約占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塵肺、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等。

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形成術後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廊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復感染,併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allergic granulmatosis),廣泛或反復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加重,發展成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