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食品的米粉 存在食品安全

一般來說,在寶寶4個月時,可以開始為寶寶添加米粉,由少到多,逐量添加。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嬰兒米粉是自製好還是配方好,歷來都有爭論。但近日來持續發酵的鎘大米事件,讓支持自製嬰兒米粉的媽媽們受到不少衝擊:大米都不安全,自製米粉的風險更大了!

鎘大米危害大!

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在冶金、塑膠、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它通常通過廢水排入環境中,再通過灌溉進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據不同的攝取方式來量,鎘對健康有不同的影響。通過大米等食物攝取的,屬於“長期小劑量”。這種情況帶來的危害主要是腎臟和骨骼。目前,WHO對鎘的安全標準就是基於對腎臟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週每公斤體重7微克。這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過60微克。

這個安全標準包括所有的鎘來源。除了米飯,還有其他食物和飲水。對於大米,我國的安全標準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與日本的0.4毫克,還要更嚴格一些。應該注意的是,這只是一個“控制標準”,並不意味 著高於這個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於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說,如果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鎘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這樣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過了WHO的“安全線”。如果只吃200克含量為每公斤0.25毫克的——雖然它超標了,但是總攝入量也還沒有超過“安全線”。此外,我們還要吃其他食物,還要喝水,其中也還可能含有鎘。對於“鎘大米”產區的人們來說,其他來源的鎘就更不能忽視。

這一次報導的“鎘大米”中,鎘的含量最高可達每公斤1.005毫克。這個數值與日本“高鎘”地區產的大米差不多。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鎘含量最高達到過每公斤1.06毫克。

這種慢性鎘中毒的症狀被命名為“痛痛病”,日本在幾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國還沒有詳細的病例統計。在日本的上述地區,統計的成人接近兩萬(占了當地人口的絕大部分),出現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為主。根據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狀主要來源於鎘對腎臟和骨骼的破壞。鎘會在腎臟中累積,最後導致腎衰竭;對骨骼的影響則是骨軟化和骨質疏鬆。長期接觸更大劑量(WHO安全線的3倍以上)的鎘還可能會導致消化道的障礙。在動物實驗中,這種劑量的鎘還顯示了對生殖和發育系統的影響。不過,對於人類是否有同樣影響,還沒有可靠資料。

鎘中毒更大的麻煩在於它的長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鎘大米,腎衰症狀依然會持續。

中國人很難不吃米飯。沒有專業設備説明,媽媽們也很難區分哪些大米鎘超標,所以建議媽媽們,儘量不要自製嬰兒米粉給寶寶作為輔食。

配方米粉好在哪裡?

一來,配方米粉是用優質大米為載體,並加入嬰兒所需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製成,這一過程被稱為“營養強化”。合格的嬰兒米粉就應該均衡強化鈣、鐵、鋅等20多種營養素。

二來,由於嬰兒消化系統尚不完善,胃容量較小,雖然成長所需營養較多,卻無法攝入過多數量,這也要求營養密度更高的輔食來幫忙。因此特有活性益生菌、添加了高含量DHA、易消化澱粉水解工藝的嬰兒米粉更易達到這個目的。

所以營養配方米粉與家庭自製米粥相比更勝一籌,其優勢就在“配方”二字。有了這些營養強化配方,即使寶寶無法攝入各式各樣的食物,卻仍然可以獲得全面的營養。

可是,又有人擔心強化到嬰兒米粉中的各種營養素是否安全。其實,嬰兒配方米粉有嚴格的國家標準,對強化各種營養素的數量都有明確的要求。正規企業都會按照這些要求來生產,避免強化營養素過量帶來安全隱患。

在這裡提醒家長,在選購嬰兒米粉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大企業生產的。其次,要有澱粉水解技術的,寶寶更易消化吸收。再次,要挑選加入活性益生菌的,能促進腸道健康。最後,要買不加蔗糖的,這樣能保護寶寶稚嫩的味覺、未發育完全的消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