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食品安全隱患 超量添加劑你還敢吃麼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受個人委託,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對市場上銷售的“×鳳牛奶饅頭”、“可××薯片”和“××點鮮奶饅頭”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顯示3種樣品均不合格,鋁殘留量全部超過國家標準,“可××薯片”的超標率高達93%。

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了油條和膨化類食品中有鋁超標的現象,市場上不少的麵包幾乎都存在鋁殘留量超標的情況。那麼到底有哪些食品的鋁含量較高?為何會出現鋁超標的現象?過量的鋁會對人們健康造成什麼危害?又應如何避免?記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

送檢產品鋁超標

據瞭解,此次送檢的3種產品均是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受個人委託進行的檢測。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定,面制食品中鋁限量應≤100毫克/千克,然而檢測結果顯示3種產品的鋁殘留量分別為:×鳳牛奶饅頭為126毫克/千克、××點鮮奶饅頭為124毫克/千克、可××薯片為193毫克/千克,無一例外地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對於造成鋁殘留量超標的原因,上海市產品品質監督檢驗所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導致鋁超標的原因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向食品加入了泡打粉(化學膨松劑)所致,如果要改變鋁超標的情況,必須選擇無鋁膨松劑。而無鋁膨松劑的成本要比普通的化學膨松劑高3~4倍。據瞭解,膨松劑在麵粉中的應用比例基本在1%,最多的高達5%~6%。

膨化食品超標嚴重

除了饅頭和油條中的含鋁超標之外,一些膨化食品鋁超標也十分嚴重。據瞭解,四成的膨化食品鋁超標,有的膨化食品中的鋁含量甚至超出標準的七八倍。而在鋁超標的食品中,明礬、發酵粉便是食物鋁超標禍首。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生產並用於麵粉加工的含鋁食品添加劑主要有鉀明礬、銨明礬和複合含鋁添加劑。鉀明礬和銨明礬作為膨松劑,用於炸油條、製作麵包和餅乾等;而複合含鋁添加劑,以發酵粉為代表,用於製作各種麵食。

有資料顯示,73%的油條、39%的饅頭、17%的糕點、4%的麵包、2%的餅乾鋁含量超標。其中有的油條含鋁量為100毫克/千克,甚至高達1800毫克/千克以上。每人每日食入這樣的食物50克,即會超出每日允許攝入量。但如果用自然發酵法或無鋁膨松劑製作麵食,就不會發生鋁污染的情況。

食用過量鋁易致人癡呆

無錫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張灝教授認為,鋁在毒理學上雖屬於低毒性的金屬元素,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進入細胞的鋁可與多種蛋白質、酶、三磷酸腺苷等人體重要物質結合,影響體內的多種生化反應,干擾細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謝,導致某些功能障礙,嚴重的會導致一些疾病。

據瞭解,鋁並非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相反還是有害健康的食品污染物。據有關資料顯示,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膨化食品,會干擾人的思維、意識與記憶功能,引起神經系統病變,表現為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嚴重者可能導致癡呆。攝入過量的鋁,還能置換出沉積在骨質中的鈣,抑制骨生成,發生骨軟化症等。同時,含鋁高的膨化食品屬高脂、高熱量食品,將促使體液酸性化,也易帶來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富貴病。

此外,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如果長期大劑量食用鋁含量超標的食品,甚至會對智力發育等產生影響。

含鋁食物添加劑是造成食物,特別是油條等麵食鋁含量超標的根源。對此,專家建議,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最好不吃或少吃油條、膨化食品,如薯條、麵包、餅乾等,尤其目前在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多選用自然發酵法制作的饅頭和糕點。

據專家介紹,目前無鋁膨松劑早已研製成功,使用這樣的食物添加劑製作油條、饅頭等麵食,就不會使食物發生鋁污染,也不會影響食品的加工效果,應逐步提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