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雞蛋如何吃 營養價值才最高?

雞蛋營養豐富,可以為人體補充多種營養,也可以做成各種花式的菜肴甜品,可謂保健養生的營養佳品。但是也正是這一營養補品,但可不是只要是雞蛋都可以吃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雞蛋千萬別吃!

生雞蛋:生雞蛋中的蛋白質結構緻密,胃腸裡的消化酶難以接觸,因此營養物質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大約10%的鮮雞蛋中可能帶有致病菌、黴菌或寄生蟲卵,有些人喜歡用開水或是啤酒等沖雞蛋喝,由於雞蛋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不能被完全殺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

裂紋蛋:雞蛋在運輸、儲存及包裝等過程中,由於震動、擠壓等原因,會使有的雞蛋造成裂縫、裂紋,很易被細菌侵入,若放置時間較長就不宜食用。

粘殼蛋:這種蛋因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由韌變弱,蛋黃緊貼於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但蛋膜緊貼蛋殼不動的,貼皮外呈深黑色,且有異味者,就不宜再食。

臭雞蛋:由於細菌侵入雞蛋內大量繁殖,產生變質,蛋殼烏灰色,甚至使蛋殼因受內部硫化氫氣體膨脹而破裂,而蛋內的混合物呈灰綠色或暗黃色,並帶有惡臭味,則此蛋不能食用,否則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散黃蛋:因運輸等激烈振盪,蛋黃膜破裂,造成機械性散黃;或者存放時間過長,被細菌或黴菌經蛋殼氣孔侵入蛋體內,而破壞了蛋白質結構造成散黃,蛋液稀混濁。若散黃不嚴重,無異味,經煎煮等高溫處理後仍可食用,但如細菌在蛋體內繁殖,蛋白質已變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死胎蛋: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因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污染,加上溫度、濕度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蛋稱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營養已發生變化,如死亡較久,蛋白質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故不宜食用。

發黴蛋:有的雞蛋遭到雨淋或受潮,會把蛋殼表面的保護膜洗掉,使細菌侵入蛋內面發黴變質,致使蛋殼上有黑斑點並發黴,這種蛋也不宜選購食用。

小編提示:任何食物都有兩面性,即便雞蛋營養價值高,也要識別哪些雞蛋才可食用。同樣地,就算是沒問題的雞蛋,如果吃得不得法反而會影響健康。

一是不可與白糖同煮。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對健康會產生不良作用。

二不可與豆漿同食。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強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三不可與兔肉同吃。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雞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共食會發生反應,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瀉。

四忌吃煮老的雞蛋。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表面會形成灰綠色硫化亞鐵層,很難被人體吸收。蛋白質老化會變硬變韌,影響食欲,也不易吸收。

由此可見,越是簡單的東西越要多留一份心思,雞蛋營養高,也只有食用正確才能夠真正帶來健康與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