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秋季心腦血管病的預防

文章導讀

秋天因為冷熱交替極不穩定,不僅是一個容易感冒的季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因此,科學的預防和調養,是中老年患者防止心腦血管病復發的前提。

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醫學研究證實,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禍首是高血脂、血稠、動脈硬化。高血脂、血稠導致血液流通不暢,過多的脂肪在血管壁上不斷沉積,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狹窄,長期下去會引發高血壓、腦血栓、冠心病等。一旦發病,就會出現“五高三低一多”的特點,即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療費用高,低知曉率、低控制率、低治療達成率,併發症多的特點。此外,心腦血管疾病還會引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需要指出的是,心腦血管病在發病前,會有多種前驅徵兆,但由於症狀較輕,極易被忽略。如果有心腦血管史,到秋季一定要格外小心。

科學預防心腦血管病

由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巨大,且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一定要預防。

1、 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如果飲食中的鹽過多,會增加心臟負擔,而飲食中鹽過多,又不能滿足身體需要,易導致其它疾病,如低鈉血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攝鹽量每日應限制在5克左右。平時要有意識地減少鹽分攝入,也應少吃醃制的食品。

2、 衣服。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天氣轉涼時注意防寒,避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誘發因素。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受涼感冒。如患了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徹底地進行抗感染治療,以防發展成肺炎及其他併發症。要正確選擇抗菌素。患慢性病,尤其是合併呼吸道疾病的老人,要積極治療原發病,還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應用中醫中藥療效更好,因為中藥治療支原體感染不僅是針對支原體,還可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排痰,增強呼吸功能。常用炙麻黃、杏仁、生石膏、黃芩、射干、蟬衣、僵蠶、前胡、沙參等藥物配合。

3、 飲食。飲食要平衡、多樣化,多喝白開水。嚴禁吸煙,可少量飲酒。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不可貪食。飲食上應該多食用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比如魚、蝦、豆製品等,既能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以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和纖維素。還可以攝入一些具有調節血脂作用的食物,比如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洋蔥、豆類等。還要防止進食過飽,尤其是晚餐,應以八分為宜。

4、 心理。平衡心理,保護樂觀。少生氣,不發火,學會減輕壓力、寬鬆精神。

5、 運動。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且應做到持之以恆。

6、 睡眠。生活要規律,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7、 體檢。30歲以上的人,每年要做心電圖檢查,定期做血糖、血脂、尿及眼底檢查。

另外,平時注意有無胸悶、憋氣、胸前疼痛、心慌、肪博異常及喉、胸阻塞感等病症,一旦有暫時性肢體活動不靈、麻木、不能說話、眩暈、暈厥、頭痛、嘔吐、昏睡、一眼或雙眼失明、複視、走路不穩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總之,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多方面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