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家庭日常補充營養的誤區

人體需要更多的營養,來維持生命的正常所需。據最新調查中國家庭面臨著嚴重的營養失衡問題,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這是一個社會化的問題,是生命導致我們的餐桌食物眾多,為什麼會缺乏營養呢?

餐桌上嚴重缺乏的營養素

下面這幾種營養素是中國百姓缺乏嚴重的營養素

鈣 鈣是中國人普遍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05毫克,僅達到RDA(指人體某營養素攝入量不會發生缺乏症的數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缺鈣會使人出現腳抽筋、盜汗、腰酸及骨質疏鬆等症狀。

維生素B2 中國人缺乏營養素排在第二位的是維生素B2。人均每天攝入量為0.8毫克,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不同地區,其缺乏狀況差異不大。當人體缺乏維生素B2,會出現嘴唇脫皮、皮膚發癢的症狀。

維生素A 維生素A是中國人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營養素。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生素A,319微克來自β—胡蘿蔔素的轉化),僅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粗糙,眼睛乾澀、怕光的症狀。

家庭餐桌上相對缺乏的營養素

鋅 鋅是中國人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鋅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缺鋅現象比較嚴重,如果兒童、青少年缺鋅會影響智力和身高的正常發育。

維生素B1 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全國人均每天攝入維生素B1的量為1.2毫克,離RDA的要求差11.3%。

硒 中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2微克,離RDA要求相差11.7%。

鐵 儘管人們每天攝入的鐵已達到RDA的要求,但由於人們食用的鐵主要來自于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紅素鐵,其利用率較低,吸收率也遠遠低於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鐵。此外,由於人們所吃的穀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這種植物酸會抑制鐵的吸收。因此,儘管攝入了一定量的鐵,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並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人們依然存在著貧血現象。

維生素C 儘管人們攝入維生素C的數量已達到了RDA的要求,但是,由於人們的烹製方法,維生素C被破壞了許多,人體實際吸收利用的比較仍然不足。

◎家人餐桌上不缺的營養素

磷 調查研究發現,我國人均每天磷的攝入量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過量攝入磷,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

銅 我國人均每天銅攝入量為2.4毫克,超過了RDA推薦的2.0毫克。人體攝入太多的銅會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而且銅過量還會導致人體內鋅的損失。

維生素B5 (泛酸) 我國居民不缺乏泛酸,這是因為泛酸廣泛地存在於各類食物中,而我國人們的食物種類日益繁多,不存在缺泛酸的情況。

維生素E 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攝入的維生素E偏高,達到RDA的300%。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多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維生素E對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兒童、青少年攝入過量則有較大風險,因此,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兒童、青少年攝入過多的維生素E。

鎂 目前,國人並不缺乏鎂,只有那些患呼吸不良症、嘔吐情形嚴重等才會發生缺鎂症狀。由於人體攝入過量鎂後會引起運動肌障礙,而且還會妨礙體內鐵的利用,因此,中國人不要盲目補充鎂。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可存儲在人體中的肝臟內,其儲存可供3~6年之需。因此,中國人普遍不缺乏維生素B12。

健康小貼士

目前,許多人為了家人健康,讓其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種做法很不科學,要知道,並不是劑量越大越好,有時過量服用維生素後,還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如每天攝入維生素E達到100毫克以上時,就有可能出現服用過量的症狀。

◎不要讓家人陷入補充營養素的誤區

由於營養知識的缺乏,許多人在補充營養素時,經常會陷入下面這幾種誤區中:

誤區一:中國人盲目按照西方國家的營養配方補充營養素

許多人都認為西方國家的營養配方要比中國的好,因此,按西方國家的營養配方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事實上中,我國的膳食結構與西方國家的不一樣,中國人吃米、穀類和植物性食物的比重較大,而西方國家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這就造成中國人和西方人營養素缺乏的狀況明顯不同。

誤區二:單一補充

許多人在補充營養素時,常陷入單一補充的誤區。如有些人今天發現自己缺鈣,就馬上買含鈣的補品服用;明天發現自己貧血,又馬上購買含鐵的產品服用,結果導致自己體內的營養仍不均衡,甚至出現某種營養素過量存在的問題,使身體受到傷害。

健康小貼士

在為家人補充維生?和礦物質時,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或自己學習一些營養知識後,先總體判斷家人缺什麼維生素和礦物質,再制定適合他們身體的方案。

不是我們的食物少,使我們的搭配不合理,沒有吃到最應該吃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