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專家答疑解惑:胸前有青點可能患肺癌

肺胸前散佈青色的點,甚至可見紫淤般的血管,這意味著肺癌壓迫血管,使血管血回不到心臟。

開始出現鼓槌指(趾),即指(趾)末端膨大,這是因為肺癌所產生的某些特殊活性物質,造成肺源性骨關節增生症。

肺癌名醫大講堂後 專家繼續答疑解惑

昨日本報健康週刊詳細報導“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名醫大講堂精彩內容(詳見本報7月20日B9、B10版),引來大量關注。而市民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得了癌要否忌口?肺結節是否癌前兆,要切除嗎?除了咳嗽等症狀,哪些身體變化是肺癌“警報”?

為回應本報讀者的關切,著名肺癌專家吳一龍、楊衿記繼續答疑解惑。

不幸患肺癌,患者、家屬積極投入與癌魔的抗爭外,最關心的是飲食“要不要忌口”?

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回應,肺癌與吸煙、基因突變、腫瘤家庭遺傳史、大氣污染等密切相關,影響的是人的呼吸系統,卻跟吃沒有關係,“不過根據個人經驗,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吃狗肉”。

一方面,部分狗肉來源不明,可能攜帶病毒、寄生蟲、病菌,不利虛弱的癌症患者;另一方面,狗肉大補、燥熱,民間稱是“熱毒”之物,易給大病虛弱的患者“火上澆油”。不僅肺癌患者,也建議其他癌症患者別吃狗肉。

這些症狀提醒

可能得了肺癌?

十大可幫助辨識肺癌的症狀:咳嗽、呼吸困難、胸痛、咳血、肺炎、體重減輕、全身疲倦、食欲減退、發熱、貧血。

專家答疑:明確是肺部結節,就不是癌症

1.肺小結節觀察複查即可。

肺部有小陰影是癌嗎?有位讀者在8個月前,被檢查出右下肺有4×3.5mm的結節,這兩天做了低劑量螺旋CT,發現結節長成了4×4.5mm,相當不安心。吳一龍回答:明確是肺部結節,那就不是癌,如上述讀者的病情,一般會建議保持觀察,按時複查就可以了,不用過分擔心。不過,如果結節在短時間內出現大變化,就要積極處理。

2.預計最早明年,我國啟動腫瘤靶向免疫療法臨床試驗。

對付肺癌,一般是手術切除、化療、放療,還有目前大見奇功的肺癌驅動基因的分子精准靶向治療。很多患者、家屬諮詢,民間中藥療法、特定飲食治療、免疫細胞療法,從提高免疫力著手靠譜嗎?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回應,“把癌症吃沒了”等飲食療法,製造噱頭的更多,效果無法考證。其他療法如抽血培養免疫細胞,增殖後回輸,這種方法行不通。反而是針對靶點啟動細胞抗腫瘤,其分子靶向藥物有前途,目前國外有做一期、二期實驗,我國還沒有做,預計最早明年可在我國啟動相關的臨床試驗。

3.靶向藥也會耐藥。

有讀者表示,自己是不抽煙的IIIB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用上了靶向藥,但擔心會產生耐藥性,提問“該怎麼辦”。楊衿記教授回應:靶向藥確實會產生耐藥性,中位數在9.5個月,好的話可能11個月才出現耐藥,因此建議最好是每6~8周做一次CT進行監測。如果懷疑出現耐藥,需要回到醫院再次活檢,看能否找到新的靶點。

專家警告:食物與癌症關係密切

本報訊 2013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最近出爐的一項調查報告讓人觸目驚心: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了300萬,而和膳食相關的癌症占到了30%以上。根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國內外的研究學者都發現,醃制食品和胃癌、結直腸癌和鼻咽癌是相關的,而紅肉類包括了牛羊豬肉、高脂肪的攝入可能與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生有關。食物添加劑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危險性,由黃麴黴素造成的食品污染則可以引起肝癌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趙平表示,飲食和癌症有直接的關係。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飲食以穀物為主,那時中國癌症發病率低於100/10萬,而現在生活改善了,中國的癌症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287/10萬,說明飲食是導致癌症上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趙平指出,我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居民的食譜中80%是穀物,烹調以蒸煮熬為主,癌症發病率低於100/10萬。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居民食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烹調方式也變成了主要以煎炒烹炸為主,在此期間,每年新發癌症病人出現驚人增長,尤其是原本排序在後的大腸癌已經躍居第三位。 “如黃麴黴素,它常產生於發黴的穀物、花生,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由於在收穫的季節常常是梅雨天,穀物發黴導致肝癌的發病率高於其他地區。日本、韓國胃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都是居於前列的,韓國人愛吃泡菜,日本人也會吃類似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致癌物質。”趙平說。文、圖/何雪華通訊員張丹娜(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