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絲瓜批發,種植,絲瓜供應,市場價格行情諮詢:135-1393-0389

絲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粘液、木糖膠等物質,全身都可入藥。河南濮陽縣白罡鄉徐樓村,這裡是我國最著名的絲瓜產地之一,這裡的絲瓜不僅產量大,而且品質也是相當上乘的,當我們走進濮陽縣白??鄉徐樓村的設施農業示範園內,看到的卻是春意盎然,一派繁榮景象。


示範園內,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有的在運有機肥,有的在整地,有的在運送竹竿及水泥立柱,更多的人在搭塑膠大棚。寒風中,人們在大棚的架子上爬來爬去,爬上爬下,似乎忘記了這是冬天,零下幾度的天氣,仍擋不住臉上的汗珠滾出。

園內已經建成的塑膠大棚有40多座,都是去年建的,另有四五十座正在搭建。現在搭建的塑膠大棚與過去的“小打小鬧”不同,最小的占地兩畝,大的五畝,看上去很有氣勢。

聽說市里來了記者,村幹部和部分正在幹活的村民一下子聚攏了過來,爭著介紹情況。圍著隨行的鄉幹部,又是彙報喜訊,又是反映問題,親親熱熱得像一家人在一起拉家常。

村黨支部書記耿化科略帶遺憾地給記者介紹說,前些天老下雨下雪,地裡存水難下腳,想建大棚的村民心急幹不成活,拉來的竹竿等物料都堆放在了院子裡。你們到村裡看看,家家戶戶堆成山啦。現在搭棚的只是少部分,等地裡的水下去了,還有三四十戶要開工,到那時這地裡更熱鬧。

去年建成的40多座大棚中,20多座養雞,另外的20多座全種絲瓜,收入都非常可觀。絲瓜種植戶耿廣路一從剛買的小汽車裡鑽出來,就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去年種植兩畝七分絲瓜,農曆二月下苗,生長期9個多月,一共收了9茬,收入9萬多元。另一位養雞戶搭了9分地的大棚養雞,僅兩個多月就賺了2萬多元,讓村民羡慕不已。目前有二三十戶已訂貨建棚,希望通過養雞致富。

徐樓村位於白??鄉西北部,1200多口人,人均一畝多地。過去群眾思想比較保守,習慣傳統的一麥一秋種植模式,始終富不起來。為了開拓群眾眼界,拓寬致富門路,去年,鄉黨委、鄉政府組織村民先後到山東壽光縣和本縣慶祖鎮、子岸鄉、五星鄉參觀學習,啟動了群眾思想,又協助群眾流轉了土地,並出資為村裡修了路、打了井,挖通了村東、北、西三條排水溝,建了蔬菜銷售市場,又請種菜技術員講課,發技術資料,説明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群眾沒有了後顧之憂,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一下子起來了。建一個兩畝大的棚,要投資3萬元,第一年毛收入就可達6萬元。率先實驗的大棚種植戶鼓起的錢袋子,讓群眾看到了前景,去年一下子新增大棚40多座,全部種植新品種絲瓜。到植苗、摘瓜等關鍵時候,本村的人忙不過來,不得不請附近村的人來幫忙,平時有幾十人,多時一二百人。

“為更好服務菜農,讓‘單門獨戶’抱成團,俺村在鄉里的幫助下成立了濮陽縣廣柱種植專業合作社,幫助搭棚戶統一購買物料、種子,既保證了品質,又降低了價格,還保證了蔬菜銷路,非常受歡迎。去年合作社成立時,會員只有40來戶,現在呼啦一下子猛增到100多戶。”合作社主任耿廣柱告訴記者。

“種這麼多絲瓜,好賣嗎?”面對記者疑問,耿廣柱笑著說:“咱這都是無公害綠色食品,城裡人最喜歡。種植規模越大,來收購的客商越多。絲瓜下來的時候,拉到村頭的市場上,來自北京、上海、鄭州、洛陽等地的客商敞開收購,根本不愁銷路。”“過去一到冬季,村民都在家裡閑著,沒事曬曬太陽,拉拉閑呱,喝喝酒打打麻將,一忽悠一冬天就過完了,現在可不一樣了,都在忙著搭棚賺錢,村裡抬杠磨牙的斜事也少了。”一鄉幹部深有感觸地說。

“家門口賺大錢,比過去走南闖北打工可舒服多了!這都是鄉幹部為咱老百姓謀的福。過去是群眾上訪,現在是鄉幹部下訪,鄉里的幹部很關心村裡的發展,經常到村裡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有困難只要反映上去,肯定有回音。”村民的話裡充滿了對鄉幹部的讚賞和感激。徐樓村不僅發展經濟熱氣騰騰,連群眾的心裡都是熱乎乎的。

日近傍晚,當我們要離開這裡時,村民紛紛向我們揮手,招呼明年再來看他們大棚裡的果實。


絲瓜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粘液、木糖膠等物質,全身都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