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孩子感冒容易誘發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一種併發症。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孩子耳膜穿孔、損害聽力。此外,由於中耳離顱腦近,還會引發腦膿腫、腦膜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小兒時期的中耳炎未規範治療,成人後極可能再次復發,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反復感染、穿孔。


孩子感冒容易誘發耳炎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患中耳炎多是由於小兒溢奶或洗頭游泳時髒的液體進入中耳所致。實際上,由這些原因所造成的中耳炎為數極少。因為耳膜是中耳之外壁,它由多層組織構成,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小兒中耳炎之所以發病率較高,與小兒的耳部生理結構有關。嬰幼兒時期,不但中耳結構不堅固,咽鼓管的發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較寬,咽鼓管的生理性狹窄處還沒有形成,管道接近水準位,這樣,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開口端就幾乎與鼻底相平。


嬰兒一旦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細菌就很容易沿著咽鼓管開口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也由於這一特點,如在平臥位給嬰兒哺乳時,尤其是哺喂太多、太急,發生嗆奶,可使奶液進入中耳,使哺乳期的嬰兒患上中耳炎。


此外,新生兒生下來開始吸氣和啼哭時,鼻咽部的羊水或黏液有可能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也可造成只有幾天或一周的新生兒患急性中耳炎。此外,由於咽鼓管的開口靠近鼻咽部的增殖體(又稱腺樣體,正常情況下起防禦作用),而嬰幼兒時期的增殖體較大,若本身發生感染,增殖體可因炎性增大,使附近的耳咽管也很容易受到影響,而發生感染、腫脹和堵塞,導致中耳炎。


小兒由於不能說清症狀,如果耳道又不流膿,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當病情進一步發展,中耳腔積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而變黏稠,就會使內陷的耳膜黏連固定,嚴重者中耳內的聽骨也會黏連固定,這樣就出現了隱蔽而又漸進性的耳聾。


所以家長要仔細觀察,尤其是嬰幼兒一旦患有感冒、鼻塞、咽痛或出現夜間啼哭用手抓耳,用頭蹭枕頭和無原因的發熱或平時鼻塞流涕、夜間打鼾時,都必須當心這種不流膿的中耳炎的發生,以便儘早預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