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白領公車健身法 上班途中也能鍛煉

導語:白領們因為每天都要忙於工作,部分白領就在擠時間健身,今天小編就帶來了一種比較另類的白領健身方法,很多白領上下班都需要做公車,小編講的就是教白領怎麼在公車上健身。白領們想知道在公車上如何健身嗎?那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第一招:壓包收腹動作

Step1 端坐,將皮包抱在腹部,腹部向內縮,然後用一隻手放在皮包上。

Step2 用手擠壓皮包,小腹配合著向內縮,感覺腹部向背部接近。

Step3 背部用全力壓向椅背,用力保持緊繃的狀態,持續6秒。

Step4 恢復開始姿態,這樣算1組,反復3~5組。

這組動作能夠有效地緊縮腹部肌肉,收腹效果很明顯。而且,這組動作可以有效預防腰痛,即使腰力不強的人也能輕鬆進行這個動作。如果你沒有帶著皮包也沒有關係,你可以直接用手按壓腹部,全力將腹部往內縮。

第二招:擺抬腿動作

Step1 端坐,腿呈90度擺好,雙肩放鬆,雙臂自然垂於體側。

Step2 兩腳跟固定不動,腳尖上上下下反復擺動,感受腿部肌肉被拉伸。

Step3 雙腿併攏,抬雙腿至離地面約5釐米的高度,將腿懸空,保持姿勢30秒。

進行動作時,雙臂要放鬆垂於體側,軀幹與椅背保持平行。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小腿肚的肌肉,讓小腿線條更勻稱。同時,還能夠使腹部產生緊繃感,久而久之,能夠慢慢地將小腹縮小。



第三招:拉吊環動作

對於公交或地鐵上的“站客”而言,你還可以利用吊環伸直身體,舒緩地扭動身體,你會倍感輕鬆,身心愉悅。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Step1 雙腳張開與胯同寬,稍稍彎膝,拾起右臂抓住吊環。

Step2 伸長脊椎,頭用力向—側屈,停止片刻,感到有些酸痛時,再向另—側彎曲,同樣停止片刻。

Step3 恢復開始姿態,做幾次深呼吸後,再緩慢地向左側轉動你的腰部,脊背、胸部、肩部、頸部和頭部也跟著轉向左側,動作要輕柔,肩部、頸部和下頜都要放鬆。

Step4 停止片刻,緩慢地向右側轉動你的腰部,脊背、胸部、肩部、頸部和頭部也跟著轉向右側,稍稍往上伸長脊柱。

換臂進行同樣的動作。在練習的整個過程中,雙膝都要保持略微彎曲的狀態,但不要強行緊繃身體。隨意、愉快地進行這一系列動作,才可以有效地鍛煉肩部肌肉和手臂外側的肌肉,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

盤點:各地另類健身法大薈萃

赤腳走路健身法

古代對赤腳走路的體育療法早有記載,今日還有所謂“足底反射”學說。由於腳底有著與內臟器官相聯繫的感區,光著腳走路能使足底肌肉筋膜、韌帶、穴位及神經末梢儘量與地面的沙土、草地以及不平整的卵石面接觸。

這樣敏感區受到刺激,將信號傳入相對應的內臟器官及相關的大腦皮層,之後傳到效應器官,從而調節人體全身的各部分功能,最終達到強身保健、康復、防病以及輔助治療的奇效。

倒立健身法

倒立一向是歷代僧侶的健身養心之法。醫學家們認為,經常站立者易患內臟下垂、痔瘡及腦供血不足、腰病、腳腫等病症。

適當進行倒立鍛煉,則可對因站立引起的各種病痛起到預防作用。同時,能改善血液迴圈,使大腦清醒,增強內臟功能,起到鬆弛肌體的健身效果。



交替健身法

這是一種新的健身概念和方法:即你平日是用右手幹活,建議經常用左手去運動,以免讓右側大腦皮層“荒蕪”。

“上下交替法”,即日常除堅持上肢活動外,特別要經常活動腳趾,讓腳趾做一些夾取東西之類的精巧動作,還有如心肺交替鍛煉、冷熱交替鍛煉以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交替鍛煉等。

水中跑健身法

水中阻力要比地面空氣阻力大12-14倍,水中跑運動量不太劇烈,若能長期堅持水中跑,能大大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糖原分解,防止脂肪過分堆積。對身體瘦弱者還可起到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吸收系統的正常進行,適度增加體重等功效。

倒吊健身法

美國矯形學家馬丁,讓病人用雙腳勾在單、雙杠或其它固定的架子上,成倒吊狀態,以此治療腰酸腿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等,將取得滿意療效。

人體直立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腰脊椎和下關節都受到壓力,日久便會腰酸腿痛。倒吊會使腰腿、關節得到充分放鬆,身體壓力消失,故能治病健身。

餓透健身法

俗語道“若想壽,腸須清”。腸中食物積滯易生濁,很多疾病,甚至癌症均由此引起。餓透,即一天或兩天不進食,僅飲開水。道家稱之為“避谷”,其實就是饑餓療法。

上述健身的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選擇適當方式健身,身體本身有病者,切不可一一仿效,最好諮詢醫生後對症進行。

爬行健身法

實踐證明,爬行可使血液迴圈流暢,身體重量分散到四肢,從而大大減輕腰椎的負擔,若每天有一定時間進行爬行鍛煉,則對心血管疾病及各種脊椎、腰部病變顯著的症狀起到治療及健身的功效。

雨中走健身法

比起晴天步行,雨中走路有特殊的健身功效。其依據是,下雨時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它可以讓人倍感心曠神怡,有助於調節神經,消除鬱悶。而且,霏霏細雨對面部、肌膚的輕柔按摩,可以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應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