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學會6招輕松鑒別真假蜂蜜

亂象大揭秘

1.平的、貴的都可能有假

在某農產品商務平臺上看到,山東槐花蜜和廣西純天然蜂蜜的批發價格為45元/kg,湖南衡陽的純天然蜂蜜和貴州的有機蜂蜜批發價格為60元/kg,而廣東江門的純天然蜂蜜和山西臨汾的原始森林土蜂蜜價格均為100元/kg。“加上運輸費用、商品包裝、中間渠道等,一瓶500克的純蜂蜜到賣場銷售,一般不太會低于30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我在超市里看到一些便宜得根本不可能是真蜂蜜的產品,”一位蜂蜜產業資深從業者對說,“像那些20來塊錢一罐的蜂蜜,我可以說,都已經低過了成本價,怎么可能是真的?”

據知情人透露,市場上假貨確實不少,且同一品牌中也分真假,像三四十元一斤相對廉價的蜂蜜假貨的可能性較多,五六十元一斤的蜂蜜品質相對就會好些。

上述負責人表示,大部分的消費者近年來消費更趨于理性,更加關注的是產品的質量,從價格引導型轉向品質引導型消費,對優質優價接受度明顯提高。

可是,不法分子也很快盯上高端蜂蜜,價格已不再是衡量蜂蜜真假的單一“硬指標”。前不久在香港被曝光的“麥蘆卡”(新西蘭獨有的桃金娘科灌木)蜂蜜的身價就相當高昂。此前,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友誼商超,看到了至少3家新西蘭公司生產的“麥蘆卡”蜂蜜,售價最貴的一小瓶突破600元。據了解,這種蜂蜜在香港的售價約為每100克39.6港元至151.2港元不等,價格明顯高于一般蜜種。

2.很多蜜種系捏造

另外,一些明目張膽的虛假宣傳在市面欺騙消費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部分蜜種產量極少,根本不能支持網店和超市大量銷售,市面上買到的多為假貨;而有些蜜種壓根就是不存在的,這些植物產花粉,但是不產蜂蜜,或者植物生長環境不在蜜蜂的采蜜活動范圍;此外,還有一些蜜種事實上并不名貴,但經過稀奇古怪的產品名稱包裝,就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檔貨,其中不乏進口蜂蜜。

“選蜂蜜選常見的種類就行,比如百花蜜、洋槐蜜、荊條蜜、椴樹蜜等等,棗花蜜容易有農藥殘留,最好別喝,別相信那些稀奇古怪的蜜種。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最好聽下醫生怎么說”,該業內人士提醒,很多消費者對蜂蜜生產的過程并不了解,造假者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等,隨便換個名稱就把原本收購價很低的蜂蜜賣成個天價。因此,消費者買蜂蜜的時候要擦亮眼。

比如,金銀花蜜,金銀花的花冠又長又細,蜜蜂的嘴很短,很難深入到花蕊,只有在花倒掛時流出來的花蜜,蜜蜂才能采到;蘋果花花蜜非常非常少,蜂蜜采的還喂不飽自己,蜂農很難收集到這類單品種蜂蜜;野菊花蜂蜜的產量極少,有時得天氣極好的時候才采到,不可能穩定地供給商家;益母草是一種輔助蜜源,能形成蜜的量很少,不可能有純的益母草蜜大量出售,市場上益母草蜜卻因為標榜對女性健康有益很受追捧。

有些蜂蜜蜜種壓根是不存在的,如桃花只有花粉,沒有花蜜。天山雪蓮蜂蜜也不可能成為現實中的產品,因為雪蓮通常生長在高山雪峰之中,蜜蜂活動的溫度要高于13℃左右,雪蓮花和蜜蜂的采蜜活動壓根就“不搭界”。此外,真正的玫瑰是沒花有蜜的,只有一種叫野玫瑰的,這種花的花蜜也是極少的。“目前市場還流行一種叫雪蓮脂蜜的,養蜂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一種俗稱野豌豆的苕子的花蜜,品相還比紫云英蜜差點,換個名字就賣了個好價錢。”該業內人士稱。

3.“土蜂蜜”未必真“土”

不少消費者還發現,通過網絡渠道經常能購買到“土蜂蜜”,店家往往聲稱,“土蜂蜜”比普通蜂蜜營養價值更高、保健效果更好。

然而,專家指出,農家蜂蜜不等于“土蜂蜜”,將兩者混淆等同是偷換概念的行為,“土蜂蜜”特指土蜂(即中華蜜蜂)產的蜜,而且因為中華蜜蜂的習性使然,擅長采集零散蜜源,很難產出單品種蜂蜜,往往以“百花蜜”居多;意大利蜂擅長出產單一花種的蜂蜜,市面上大部分的單一蜜種都是意蜂生產的,像槐花蜜、荊條蜜、荔枝蜜、龍眼蜜等等。蜂王漿和蜂膠也多是這種蜜蜂生產。凡是單品種蜂蜜還聲稱是“土蜂蜜”的,多半是用意大利蜂產的蜜來冒充“土蜂蜜”。

那么農家蜂蜜能不能買呢?“前段時間跟朋友去農村玩,看到國道邊上有蜂農擺了幾個蜂箱,在賣蜂蜜,說是農家土蜂蜜,絕對純正新鮮,價格還不便宜”,廣州市民周小姐說,出于好奇嘗了一下蜂蜜,“看到有結晶,口感也還行,不過我的朋友提醒,怎么蜂箱里一個蜜蜂都沒有呢”,她說,賣蜂蜜的蜂農解釋,蜜蜂采蜜去了,所以蜂箱是空的,因為有所懷疑,周小姐最終也沒有買蜂蜜。

對此,廣州從化市一位多年養蜂的蜂農老齊告訴,蜜蜂采蜜不可能幾個小時都不回巢一次,“很多路邊賣蜂蜜的自己都不是養蜂的,只是收購來的而已,放個蜂箱只是招攬生意的,如果你要求看蜜蜂,多半會被嚇唬蜜蜂蜇人。”他說,買蜂蜜也不是越新鮮越好,即使是新鮮搖下來的蜂蜜,立即吃的功效其實遠不如放了一段時間的蜂蜜。專家提醒,蜂蜜被分離了以后,里面的蔗糖還要在酶的作用下繼續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到一個月左右,各種成分才能真正穩定下來。而且蜂蜜天然抗菌,所以不用擔心放久了會有細菌。

4.造假方法網上隨手可學

還發現,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自制“蜂蜜”的方法,部分還圖文并茂。例如有一種流傳頗廣的“10分鐘熬出‘蜂蜜’”的方法,原料僅需白砂糖、明礬、醬油、清水。蜂蜜造假方法簡單,一看就會,毫無技術門檻。而這種“蜂蜜”的成本已經直觀可見。曾有人實踐過這一系列實驗,用白糖、明礬和水為原料,僅僅花了8元錢就制作出了一碗“蜂蜜”。

假蜂蜜的成本低廉,而在超市銷售的、與用此方法調制的“蜂蜜”顏色接近的棗花蜜,最便宜的一瓶價格在31元左右(均是500g裝,大約314ml),至于普通的蜂蜜,價格一般也在25元左右。

還有更狡猾的造假者。曾被曝光的慈溪怡康蜂業有限公司摻假更加隱蔽,他們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摻油菜花蜂蜜60%,價格就下來了。公司負責人得意地說:“(這樣的蜜)吃也吃不出來的,無論工商、質監也都檢測不出來。”

廣東省質監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市場上蜂蜜的監管幾乎是空白領域。“以前有蜂蜜摻假的判定方法,新的食品安全標準頒布后,刪除了這個項目。之前的方法也在用,但是不能作為處罰的依據,只能作為案件的線索。監管上就要看商家的道德約束了”。

挑選蜂蜜小貼士

1、看顏色

一般來說,深色蜂蜜所含的礦物質比淺色蜂蜜豐富。如果你想補充微量元素,可以適當選擇深色蜂蜜,如棗花蜜。質量好的蜂蜜,質地細膩,顏色光亮;質量差的蜂蜜通常混濁,且光澤度差。

真蜂蜜顏色看起來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假蜂蜜色澤鮮艷,一般呈淺黃色或深黃色。

2、聞氣味

不純的蜂蜜聞起來會有水果糖或人工香精味,摻有香料的蜜有異常香味,純蜂蜜氣味天然,有淡淡的花香。假蜂蜜聞起來有刺鼻異味或水果糖味。

3、看濃稠狀

一般來說,蜂蜜越稠越好。這是因為蜂蜜的黏稠度與其水分含量有關,國家標準規定水分小于20%為一級品。在超市挑選蜂蜜時,可以將瓶子倒過來,淌得越慢越黏稠。由于質地黏稠,蜂蜜有拉絲不斷的特點。

4、看拉絲

把蜂蜜買回家后,滴一滴,好的蜂蜜拉絲很長,斷流后上端會迅速彈回。如果是假蜂蜜或劣質蜂蜜,不會迅速彈回。真蜂蜜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流斷,假蜂蜜多懸浮物和沉淀,挑起時呈滴狀下落,有斷流。

5、嘗味道

純蜂蜜口味醇厚,芳香甜潤,入口后回味長,易結晶;不純蜂蜜口感甜味單一,沒有芳香味,有白糖水味,結晶體入口即化,有澀味,略有黏性,倒入水中很快融解。假蜂蜜有苦澀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

蜂蜜結晶是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很多人懷疑結晶的蜂蜜是不是質量差。蜂蜜結晶是很正常的現象,與質量無關,而與蜜種、儲存條件有關。一般蜂蜜在13攝氏度以下結晶,而油菜蜜、椴樹蜜在13-14攝氏度就會結晶,洋槐蜜則不太容易結晶。事實上,結晶的蜂蜜并不影響食用。

6、選購瓶裝蜜

消費者最好到正規的商店購買經過檢驗合格的蜂蜜。購買時要注意標簽上有無廠名、廠址、衛生許可證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代號等相關內容。

參考

蜂蜜鑒別方法大揭秘 南方日報 2013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