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對付春困的“抵御絕招”

春季里,很多人出現出現困倦乏力、眼澀頭暈、提不起精神和昏昏欲睡等癥狀,醫學上稱為“春困癥”。


對付“春困”,我們在平常的衣食住行中有什么“抵御絕招”呢?

合理飲食是大腦的清醒劑,適當的春補可使人精力充沛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早飯應吃些含淀粉的主食,它代謝后生成的糖類是大腦惟一可利用的熱卡,且應增加蛋白質的副食,如蛋奶、豆漿和肉,以保證全天旺盛的精力,占總熱量的30%;中餐應適當多食些高蛋白營養品,如豆制品、花生、魚禽蛋等,以補充機體的消耗。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后者具有抗寒和抗病之功效。晚餐不宜多吃,以免影響睡眠,加重春困癥狀。

飲食應清淡,適當地春補。油膩食品可使人產生疲憊無力、情緒低落的癥狀,這將加重“春困”現象。春補原則:以平補、清補、食補為宜,對特殊人群則行藥補,如蓮心、山藥、百合、扁豆和紅棗等食品,最好制成藥粥,以驅除疲勞,增強機體的精力。

攝取足量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可增強體力,旺盛精力,驅除“春困”,且富含可使大腦清醒和警覺的酪氨基酸,故春季應多食牛羊肉、魚類、動物內臟、雞鴨肉和鵪鶉等等。

多吃新鮮果蔬,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且富含維持細胞水分的礦物質。應多食香蕉、葡萄、橘子、蘋果和荸薺等富含鉀鎂的水果,因為缺鉀會使肌肉軟弱無力,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

與此同時,這個季節,隨著春天的到來,為了補充內力,有人用藥補,有人用食補,也有人提出藥補不如神補的道理。

所謂神,就是人體生命活力現象的綜合與概括,也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神補就是通過精神的愉悅而使大腦皮質血管舒張、皮下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協調、各種腺體分泌正常,從而促進身體健康健康,是任何藥物和營養品都不能代替的。

再者,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從飲食中攝取的營養量基本達到或超過身體所需,如果再食用補品,必然會適得其反。所以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那么,怎樣進行“神補”呢?

用綠色養眼


春回大地,滿眼新綠,草木萌芽,讓人賞心悅目。當我們疲勞、煩悶時,漫步在滿園蔥蘢的林間或草地的時候,很自然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情舒暢。醫學專家認為:綠色柔和明快,對光線的反射相對較弱,它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不讓眼睛受到傷害,它能使人們消除視疲勞,可以緩解人們大腦中的緊張情緒。

踏青以健身

春光明媚,山清水秀,正是春游踏青的大好時光。踏青不僅可以使你感覺到放松后的輕松愉快,而且還可以促進您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加強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趨于正常,使心肺功能更加強盛,讓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鍛煉,踏青時的“日光浴”還可以使你的肌膚健康亮麗。

放風箏以活血

帶著家人外出放放風箏,也是一項有益身心的“神補”活動。放飛一只風箏,活動全身筋骨,身子不時前傾后仰,眼睛跟蹤極目遠眺,動靜結合,手腳、眼睛和大腦同時運動,互相協調。放飛風箏,既可得到歡樂,又可讓人舒筋活血。

用愛好怡情


良好的情趣與愛好的培養更是神補的最佳方式。比如養花草,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凈化了空氣,有益于身心健康。

試驗論證:人每天漫步于花草林園之間,可以使耐力增加15%,皮膚表面溫度下降1℃至2℃,每分鐘脈搏減少4至8次,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80%,還能讓人的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提高到最佳狀態。難怪有人說花草是我們人類最好的“保健醫生醫生”。

像書法、繪畫、寫作和養鳥等等愛好都是神補的好措施,只要自己喜歡,能夠陶冶性情,便不拘于何種形式。就拿練習書法來說,要求精神高度集中,頓筆裹鋒、筆走龍蛇,眼、手、心并用,練到一定程度,便可溝通內氣運于筆端,達到練氣功的作用。

要控制調節情緒

皮膚神經也受大腦控制,若精神不好或長期緊張、恐懼、壓抑等,會導致皮膚血液循環不良,營養供應不足,使皮膚蒼白、多皺紋,過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