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預防中風并不難 六字訣時刻保持樂觀心態

目錄:

第一章:預防中風 時刻保持樂觀心態

第二章:做好六字決 遠離中風

第三章:預防中風常吃3類美食

第四章:預防中風需合理食用含蛋白質食物

編者按:生活中,我們常會見到許多這樣的人,這秒鐘還是好好,下秒鐘就不能講話,甚至癱瘓了,這就是中風的癥狀,這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不過做好預防措施,能夠減少這樣的疾病困擾。那么如何預防中風呢?吃什么預防中風?請看下文詳細介紹吧。

預防中風 時刻保持樂觀心態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越樂觀的人,患中風的風險越低。

有很多研究發現,樂觀的人免疫系統往往比較好,傷口復原的速度較快.患心臟病的風險較低,樂觀對身體的益處還有很多。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博士生艾瑞克·金及其同事對“健康與退休研究”中的資料進行分析,參與研究的是美國50歲以上的成年人。

研究人員以6044名男性和女性為研究對象,對他們樂觀的程度進行了評估。研究開始時,參與研究者都沒有中風病史。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兩年的跟蹤研究,在這兩年,共有88人患了中風。

研究人員在調整了影響中風的其他因素,比如吸煙、喝酒、種族、性別、婚姻狀況、血壓、慢性病、心理疾病,身體質量指數、活動量等后發現,樂觀有助于降低患中風的風險。

為什么樂觀的人較不易患中風?艾瑞克·金解釋說,一種可能是因為樂觀的人總是期待好事降臨,他們采取積極的行動,從而較好地維持了自身健康。另一種可能是生理作用所造成的,因歲抑郁情緒會使人的身體功能下降。同樣,樂觀也會對身體產生積極影響。

艾瑞克·金指出,過去已有研究顯示,樂觀有助于保護心臟,預防心臟病發作。而樂觀的態度是可以學的,如果教會悲觀者正面思考、培養樂觀的想法,應該可以減少患中風的風險,這樣對公共衛生很有益處。

做好六字決 遠離中風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風多發生于冷暖交替的季節。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的加劇,此病已經大大在年齡上提前,中青年身患此病者已不罕見。具體到發病機理,一般認為患者對天氣環境的突變缺乏良好的適應性。此外,過度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無規律的生活習慣等都無一例外地成為中風患者的殺手!有資料表明,中風患者輕則半身不遂,重則致死,完全恢復者在臨床上并不多見,所以,中風重在預防。

即穩定情緒。極度憤怒或緊張均可誘發中風,故患者應保持樂觀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憂郁、悲哀、恐懼和受驚都會誘發中風。

即防止便秘。大便干結,易使腹內壓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強,血壓驟增,造成腦動脈破裂而發生中風,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每天定時大便,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

即飲食低脂、低鹽。動物脂肪易使血脂升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中風的可能性;食鹽過多,可引起水鈉潴留,使血壓進一步升高;長時間血壓升高可誘發中風。

一忌飲食過飽。腹部飽脹影響心肺功能,還可造成大量血液集中到腸胃,使心、腦等器官供血相對減少,容易誘發中風。二忌看電視時間過久。久看電視,大腦持續緊張,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血壓進一步升高,有些電視情節緊張,場面驚險,易使情緒激動,容易發生中風。三忌隨意突然停藥,患者應遵醫囑服藥,若擅自停藥,可以造成血壓大幅度反跳,導致中風的發生。

即早治“小中風”。“小中風”的主要表現為自覺半身無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發生“小中風”的患者在一年內有42%發生中風。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

即堅持適度的鍛煉。每天堅持散步,做體操或打太極拳,以增強體質,防止中風。

預防中風常吃3類美食

如何預防中風呢?飲食預防最營養,下面推薦3大預防美食,快看看吧。

1.高鉀食物。

美國哈佛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發現,每天進食較多新鮮蔬菜水果的人較只進食少量蔬菜水果的人,發生中風的危險性要低,表明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具有防中風作用;這是因為高鉀食物能調整細胞內鈉和鉀的比例,減少了體內鈉水潴留,降低血容量,從而使血壓降低,防止出血性中風的發生。富含高鉀的食物有菠菜,番茄,青蒜,大蔥,土豆及香蕉,柑橘,甜瓜,柚子等。

2.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造成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類物質類黃酮與番茄紅素能捕捉氧自由基,阻遏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犭殺蟲劑,對防止血管狹窄和血凝塊堵塞腦血管有積極作用日常飲食中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的有洋蔥,香菜,胡蘿卜,南瓜,草霉,蘋果,紅葡萄,番茄,西瓜,柿子,甜杏,辣椒等。

3.多食優質蛋白食物。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蛋白質食物攝入量不足或質量欠佳,會使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顱內微動脈瘤破裂出血。研究顯示多吃富含硫氨酸,賴氨酸,葡氨酸,牛磺酸的食物(如魚類和雞鴨肉、兔肉、鴿肉等),不僅對維持正常血管彈性及改善腦血流有益,還能促進鈉鹽的排泄,有利于防止中風的發生。

預防中風需合理食用含蛋白質食物

近來,發表在Strok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證實:我們食用含蛋白質的不同食物種類與中風的發病風險有關。

在排除了癌癥、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的干預下,研究人員隨訪了84,010位年齡在30至55歲之間的女性以及43,150位年齡在40至75歲之間的男性。在研究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標準化問卷調查的形式反復評估這些參與人員的飲食情況,并根據這些人的飲食狀況來評估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與中風發生率兩者之間的關聯。

通過平均對女性參與者26年的隨訪研究,對男性參與人員22年隨訪研究分析后,在這隨訪期間,共有2,633名女性以及1,397名男性罹患中風。工作人員運用多變量分析方法分析發現:那些經常食用紅色肉類食品的人,中風發病率也較高,即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性。而那些經常食用家禽類食物的人,則中風發病率較低。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那些每日都要吃一頓含紅色肉類食物的人相比,一天1頓家禽類食物的中風發生率降低了27%,一天1頓魚類食物的人中風發生率降低了17%,一天1頓含堅果類食物的人中風發生率也降低了17%,一天1頓含低脂肪食物的人降低了11%,一天1頓含高脂食物的人降低了10%,但含蛋類或是豆類食物的飲食對中風發生率的影響與紅色肉類食物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性。

該項研究證實:我們所吃的食物中假如紅色肉類成分過多的話,罹患中風的風險會有所上升,因此要想預防中風發生,我們應該盡量食用富含蛋白質的其他種類食物來取代紅色肉類食物。

紅肉是一個營養學上的詞,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具體來說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的顏色來自于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 相反的,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都不是紅肉(可以算作白肉)。盡管如三文魚、煮熟的蝦蟹等都是紅色,也不能算作紅肉。

總結:保持樂觀心態,不但可以預防中風,還能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心理更加陽光,因此不管是什么人,都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會給你的健康加分哦。(文章原載于《心理與健康》,刊號:2012.02,作者:曹淑芬,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