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胃潰瘍出血的病因和癥狀

胃潰瘍出血概述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也是潰瘍病常見并發癥。小量出血往往沒有臨床癥狀。僅在大便隱血試驗時發現。出血量大于500ml時,即為大出血,主要表現為嘔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貧血。在潰瘍病住院病人當中,有大約10%健康搜索是因為大出血而住院。雖然出血在所有并發癥中所占比例最大,但近來出血在消化性潰瘍并發癥中所占比例更有所上升。 流行病學: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胃潰瘍出血病因

胃潰瘍大出血是因潰瘍基底血管被侵蝕破壞所致,大多為動脈出血。大出血的潰瘍健康搜索一般位于胃小彎或十二指腸后壁,因此胃潰瘍出血的來源常為胃左右動脈的分支或肝胃韌帶內的血管,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ulcer,DU)出血多來自胰十二指腸上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附近的血管。 發病機制: 潰瘍大出血所致的病理生理改變與其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出血50~80ml往往可引起柏油樣的大便,而不致引起其他顯著癥狀。大量快速失血則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貧血缺氧、循環衰竭、死亡。大量血液在胃腸道內往往還引起血生化改變,表現為非蛋白氮增高。

胃潰瘍出血臨床表現

1.癥狀 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主要癥狀為嘔血、便血。多數只有便血而無嘔血有嘔血者多說明出血量大或速度快。在嘔血或便血后可同時表現為虛脫無力、多汗甚至暈厥。

2.體征 取決于出血的速度和量如400ml左右的出血,往往表現為循環系統代償反應,如皮膚蒼白脈細血壓正常或稍上升;如失血在800ml以上,則有休克征象。包括血壓下降、脈細速,呼吸急促、出汗、四肢濕冷。腹部體征往往只有腸鳴音活躍。半數病人體溫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