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睡眠不足與疲勞駕駛

睡眠不足與疲勞駕駛" alt="睡眠不足與疲勞駕駛" />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開車打瞌睡和司機前一天的睡眠時長存在密切聯系。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持了這項研究。該中心于2011年至2012年間調查詢問了來自美國10個州和波多黎自由邦各共計92,102人,統計整理數據得到該報告。

研究者首先會詢問過去30天內的駕駛情況和睡眠情況。4%的人坦言他們曾在開車時打過瞌睡。連續兩周或更長時間內休息或睡眠不足的人,開車打瞌睡的比例為6.2%。而沒有連續睡眠不足的人,開車打瞌睡比例近3.2%,僅為休息或睡眠不足人的一半。

報告還顯示,睡眠時間不足并疲勞駕駛的唯一誘因。研究者發現,同不酗酒和完全不飲酒的人相比,酗酒的人更容易出現疲勞駕駛。是否系安全帶也有一定的預示意義:經常和接近經常系安全帶的人中,只有3.9%的比例出現疲勞駕駛的;而偶爾系安全帶、很少或從來不系安全帶的人中,6.6%出現過疲勞駕駛。

年齡和性別也與是否出現疲勞駕駛有一定關聯。根據研究,年輕人更容易出現疲勞駕駛。調查發現,18~24歲年齡段人群出現疲勞駕駛的幾率是5.9%,而65歲及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僅有1.8%出現疲勞駕駛。男性疲勞駕駛的幾率是5%,而在女性中,僅為3%。

每年,疲勞駕駛是高達四分之一致命交通事故的肇因。司機們應該意識到,疲勞駕駛會讓自己也面臨巨大風險。

該報告認為:“在開車時,駕駛員應該學會分辯犯困的征兆,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疲勞駕駛。犯困的表現包括不停打哈欠,老想閉眼睛,記不起來剛剛走過的路,錯過高速出口,不知不覺偏移到另外的車道,甚至撞上了路邊減速帶。”此外,該研究還建議司機在出現犯困的表現時“中斷駕駛,停車休息,直到不犯困了再重新開車。如果車上有替補司機,那么也可以換駕駛員開車。”根據這份報告,調高無線電音量、打開車窗或調高空調溫度都不是有效的提神方法,并不真正的能幫助駕駛員維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