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今天,你運動了嗎?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鍛煉健身成了人們日常的“必修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許多疾病與我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缺乏運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如此,“請人流汗”現在成為一種新時尚。

健身意識深入人心

8月12日早晨6點,在皋城廣場看到,不少市民在進行健身運動,有的在打太極,有的在玩輪滑,還有人在練健身操。“我幾乎每天早晨都會來廣場健身,打打太極拳,做做早操,活動活動身體。”今年已經76歲的劉明權老人告訴。

而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許多市民也嘗到了健身的甜頭。劉明權告訴,原來自己身體不好,經常感冒,以前冬天不敢出門,通過鍛煉現在已經很少感冒了,即使是冬天出來鍛煉也不怕了。王先生今年36歲,在六安某企業工作,由于多年沒有參加體育鍛煉,去年單位組織運動會,他報名參加100米跑步時,跑出沒幾步便摔倒在地上,不僅胳膊擦傷,被同事攙扶起時還嘔吐了好一會。王先生說,感覺到身體素質下降后,他開始參加體育運動,每周打一次羽毛球,幾個月下來,感覺身體輕松多了。

沒時間成為“借口”

采訪中,發現“工作忙”已經成為人們不參加體育鍛煉的第一借口。張先生兩年前大學畢業后,進入我市一家家具銷售公司。他告訴,大學時,他也曾是系籃球隊成員,幾乎每天都在操場上打球,但自從大四下半學期開始進入公司實習后,便很少去球場,畢業正式被聘任后,更是徹底與籃球場斷了聯系。“每天得聯系客戶,晚上經常有應酬,連周六周日都得加班或者見客戶,增進一下感情,鍛煉的事情只能靠邊站。”

大多數受訪者將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原因歸結為沒時間。體質差、沒人陪也是出現率較高的“借口”。“我家在外地,朋友也都不在這,目前就我一個人在六安上班,每天下班,同事都各自回家了,想鍛煉下也沒人陪,一個人也提不起興趣。”在六安某事業單位上班的李先生告訴。“過去不鍛煉、經常喝酒,感覺身體差勁,也不適合運動。”李先生補充說。

健身鍛煉貴在堅持

跑步、游泳、跳繩、練瑜伽、跳有氧健身操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健身方式也越來越多,健身的隊伍也越來越強大,但真正能長期堅持鍛煉的卻沒有幾個。采訪中許多市民表示,都知道鍛煉對身體有好處,就是特別難堅持。

市民胡勁松說:“有時候朋友在一起約一下,有人在一起就興趣高一點,一個人,可能就沒有鍛煉的興趣了,還是沒有養成一種習慣。”一些長期堅持鍛煉身體的市民也表示,剛開始鍛煉的幾天也是不想起來,有時候天氣熱不想出門,天冷了也不想出去,主要還是毅力不夠。市人民醫院的專家介紹,科學的鍛煉頻率是每周運動四到六次,至少每周四次,低于這個標準,將收不到鍛煉效果。

鍛煉身體是好,但不是參加的項目越多,運動時間越長越好,對于市民來說,健康科學的運動方式十分重要。專業人士建議,運動有益身心健康,要循序漸進,如果方法錯誤,就容易出現相反的效果。(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