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了,秋季養生也很重要,請問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如何養生

時值秋季,雖然我國有些地方還處于高溫,但畢竟節氣到了,這時身體的保養應以防秋燥為主。據統計,有80%以上的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癥。秋燥癥,中醫認為是人們在秋季里因感受燥邪而發生的一系列病癥。有秋燥癥的人除應及時進行醫療外,科學地進行食療也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 秋令不養生,燥邪最容易傷人津液,會經常引起咽干、鼻燥、聲嘶、干咳、皮膚干燥。秋季不宜過于進補,適合平補。

1、利用平補食品進行食療: 人體在經過夏季的大量汗液排泄之后,津氣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進入秋季后,要通過多食用一些平補食品及時給予補償。例如,用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鴨肉150克共煮,鴨肉熟后飲湯食肉,可補充人體陰氣不足;用芡實與瘦豬肉燉服,對神經痛、頭痛、腰腿痛等疾病則有明顯的療效。進入秋季后,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雞肉、豬肝、鮮魚、葡萄、核桃、芝麻、大棗、板栗、蓮子、山藥等平補食品,以增強體質,促進慢性疾病的康復。

2、利用清潤食品進行食療: 在這一時期最好多吃雪梨、鴨梨等。生食能夠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陰潤肺。可用摳掉核的雪梨一個,將3克川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后,輕輕納于梨中,隔水蒸熟后,食梨飲湯水。在秋季里,為保持體內有足夠的水分,宜多飲水,多食用豆漿、燉菜、稀粥等,還可以多吃些蘋果、西瓜、桃子等水果,及蘿卜、白菜、豆腐、蓮藕、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

對于老年胃弱者,可以采用晨起食粥法以養胃生津,如芡實糯米粥、百合粥等,這些都是益陰養胃的佳品,能夠起到抑制秋燥的良好效果。

健康提示:

進入秋季后要少食或不食辣椒、生姜、生蒜、生蔥、胡椒等燥熱之品,對于有飲酒、吸煙等嗜好的人,更要注意特別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