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孕媽媽要了解 有些傳言信不得

生兒育女之后,每家都有一本自己的育兒經,而家里很多老人也會總結出了一些育兒“真經”,直到現在還在影響著年輕人。但是過去科學落后,很多觀念錯誤百出,關于寶寶的成長和發育這些育兒經還靠譜嗎?為了讓準媽媽們學會科學育兒,小編今日便盤點一下那些荒謬的育兒傳言。

傳言1:寶寶爬行會變聰明

寶寶學習爬行是發育的一個標志,尤其是手、腳的相互協調配合,包括視覺在爬行過程中起到的重要調整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可靠的研究結果證明爬行訓練會幫寶寶的大腦發育。會爬的寶寶不一定聰明,不會爬的寶寶也未必就笨。

順便提醒爸爸媽媽,要順應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有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多多爬行就強迫寶寶練習,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順應寶寶的生長規律才是最好的。

傳言2:語言發育慢的是貴人

所謂“貴人語遲”,老人們都認為說話晚的寶寶非常精貴,更加聰明。育兒專家卻說“說話晚的寶寶更聰明”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其實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需要帶寶寶盡早就醫。因為寶寶語言發育的延遲可能是因為各種疾病導致的,比如聽力障礙、智力低下等等。

而還有一種叫做“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的寶寶,這種寶寶在智力、聽力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可是到了兩三歲還不會說話,對于這些寶寶,家長不用太著急,平時多和寶寶說話,講講故事,慢慢就會有所改善。

傳言3:剖腹產讓寶寶成運動白癡

剖宮產的寶寶缺少了產道的擠壓和一系列轉動活動,所以在運動發育、感覺統合能力方面更容易出現落后,但事實上許多剖腹產出生的寶寶在運動方面也會很優秀。

準媽媽在進行剖腹產時不必太糾結,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盡量選擇自然的方式生育寶寶。醫生會根據實際的情況去決定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對于生孩子來說,當然是安全健康才最重要。

要想讓寶寶成為運動的能手,從小就要培養寶寶的能力,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走路、勞動開始,慢慢培養寶寶的運動能力。

傳言4:早些行動發育會更早

寶寶無論是站還是走都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除了天生異常的寶寶,大多數孩子不需要爸爸媽媽過分的干預,也不能過分保護。

不要覺得寶寶太早站立起來是因為聰明,過早讓寶寶行走會使寶寶軟軟的骨骼過早承擔身體的重量,影響骨盆、四肢正常形狀的形成,不利于寶寶脊柱的發育,也不利于正常行走的養成。

所以遵循寶寶自己的節奏,為寶寶提供安全的活動環境,讓寶寶遵循自己的發展軌跡,快慢并不重要。

傳言5 :安撫奶嘴專治寶寶哭鬧

安撫奶嘴是國外媽媽常常使用的育兒產品之一,只要在寶寶哭鬧、睡覺時給寶寶吸吮,就能幫助寶寶安靜,長牙時還可以緩解寶寶牙齦發癢的現象。可是如果長時間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寶寶牙齒咬合不正等問題。

安慰寶寶并非只有安撫奶嘴,寶寶哭鬧是有原因的。不會用言語表達的他們一旦餓了、困了、不舒服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而及時給他們準確回應,建立安全依戀的親子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傳言6:塊頭小的寶寶長不高

一般來說身子骨較小的寶寶,寶寶出生時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受準媽孕期的營養、健康狀況影響。而寶寶的身高與遺傳、后天環境都有關系。而后天養育對寶寶身高影響很大,但有的寶寶達不到預想的身高,一來是遺傳問題,二來是因為后天因素影響了身高生長。

所以除非是先天遺傳疾病,寶寶的身高完全可以通過后天得到最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