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如何安排生活起居有助于養生

一年四季的氣候都不一樣,我們的生活起居也應該有不同的安排,如果大家能夠順應季節的變化而合理的調整自己的生活起居,那么對于身體健康是很有益處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起居才有助于養生保健呢?下面,專家就來介紹下。
在不同的季節,我們的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想要讓自己在一年四季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那就一定要注意順應季節的變化來調節好自己的生活起居,這樣才可以對養生起到幫助。
春天的時候,人的氣血從里面往外走,整個自然界也是處在萬物生發的時候。《黃帝內經》講了,在這個季節里,一定要記住,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夜臥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應該睡覺了;早起,就是早上早點起來。這是因為春天體內的氣血往外走,我們晚上早一點睡的話,有助于陰氣的避藏,有利于氣血恢復。“廣步于庭”就是告訴我們經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萬物生發的氣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構成一種和諧的狀態。
有的人在春天的時候,一困一乏就沒完沒了地老睡覺,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為春天是一個生發的季節,人的情志也應該是積極生發的。中醫說五臟里面,肝在季為春,也就是說肝在春季對人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肝有抒發的作用,它調節氣機,可以讓你氣血往外走。“肝喜調達,而惡抑郁。”說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興、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記住,春天的時候一定不要郁悶,因為在春天你一郁悶,肝氣就要受影響了,氣血就不能夠順暢地生發。所以春天的時候,最好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別郁悶。這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法則,因為自然界萬物都在生發,你天天見誰誰不高興,你自己就把自己變成了一種郁悶的狀態,就和這個時令不能夠和諧在一起了。
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夏天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里面的氣血都相對的不足,所以遇見點事就容易生氣發火。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夏天要忌怒,別發脾氣,或者盡量少發脾氣。夏天的時候,本來你的氣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發脾氣,血壓就上來了,心臟就不蹦了,罷工了,哪里還能健康?忌怒就會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那么,夏天人應該怎樣調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時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臥早起,無厭于日”,說的就是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晚點睡,晚點睡早點起,可以睡得少一點,哪怕你中午再補點覺都可以。但是,我說的晚不是無限度地晚,最晚到了11點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覺了,到了早上五六點鐘你就起來,簡單地說就是跟著太陽走,跟著這個自然的規律,有助于人的陽氣向外生發。
到了秋天的時候,人的起居生活養生總結起來就是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大家都知道,雞是夜盲癥,它一到黑天就奔雞窩走了,“與雞俱興”就是說我們秋天的時候的生活規律要跟著雞走,雞只要是進窩了,你就睡覺,雞出來了你就起來,與雞俱興。這時候,你的氣血正好是從外面向里面收的時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陽氣都在外面,晚上陽氣歸于內了,那么如果你能夠按照與雞俱興這樣早臥早起的話,那么你的氣血就符合這個往里已逐漸儲藏的這么一種狀態。
秋天的時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一種悲哀的情緒,由于萬物都凋零了,很容易產生悲秋的情緒。但秋天忌的是悲,別老傷感,中醫說的“肺”和這個悲之間是相關的,這時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過悲,就會傷肺。
到冬天的時候,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陽出來了,您再起來。現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點多鐘不到6點就出去鍛煉,但那不叫鍛煉,那叫折騰。為什么中醫講冬天一定要跟著太陽走呢?因為冬天的時候,天地都在閉藏中的狀態,我們前面說了,植物這時候所有的營養都在根部,如果你過多、過早、過激烈地鍛煉的話,你的毛孔就要開放了,毛孔的開放不利于你精氣的儲藏。因此,冬天鍛煉,一定要等著太陽。跟著太陽跑,太陽出來了,你再出去遛彎去,太陽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著霧露風雪去鍛煉去,這個是不符合中醫養生的規律的。
冬天的時候是萬物和氣血避藏的時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別害怕,別恐,別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讓自己若有所得。從情緒上講,你要覺得自己很滿足,不要驚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這種驚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腎氣的內藏的。
以上專家為大家介紹了有關養生的知識,我們知道如何正確的合理的安排生活起居才有助于養生保健了,如果大家在生活中能夠根據天氣的變化來安排好生活起居,那對身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