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父母口出惡言 孩子容易受傷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們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態之下,少不了有些牢騷。雖然醫生說,人們在壓力過大的情況之下,適當牢騷對人體健康有幫助,但是如果家長們長期牢騷不斷,那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性格養成將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

1.恐嚇或嚇唬孩子

動不動就嚇唬寶寶:“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垃圾桶裡去。”“你這樣做我就叫員警把你關進黑屋子!”孩子幼小的心靈在父母的恐嚇之下受到傷害是常有的事,導致孩子看到員警就害怕,生怕自己不聽話就會被員警關進黑屋子,用這樣的方式嚇唬孩子真的是一件很愚蠢的做法。正是孩子年幼無知,他們才會犯錯,只有犯錯才能成長,如果生下一個什麼錯也不會犯的孩子,那多半也是一個白癡,沒有任何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2.不顧及寶寶的感受

寶寶一蹦一跳地來廚房找媽咪,問他關心的一些小問題,比如:“燕子什麼時候才回家?魚會為什麼會在水裡遊?”忙著做家務的媽咪帶著十分不耐煩地對孩子說:“你沒看到媽媽在忙著給你做飯嗎?煩死了,自己一邊玩去!”孩子驚愕地看著媽咪的表情,小心翼翼地走開了。媽咪還在自言自語地發牢騷:“這個家就我辛苦的不行,累死累活,做飯洗衣都是我,什麼時候我能放個假?”孩子聽著媽咪的牢騷,不解地向廚房的方向張望,他不懂,也不明白媽媽為什麼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心裡難受極了。

3.在別人面前發牢騷


媽媽帶著孩子去社區玩,不一會兒就遇上了鄰居和他的孩子,才和鄰居說上兩句,媽媽就開始了向他大倒苦水。帶孩子怎麼辛苦,孩子在家裡怎麼不聽話,經常做錯事,也不聽媽媽話。孩子在一旁瞪大無辜的眼睛看著媽媽在說自己的缺點,心裡非常難受,他沒有想到自己在媽媽心裡這麼差勁,還要和別人說自己的不對,孩子年幼的內心肯定受到不小的打擊。

4.讓寶寶誤會不愛他

常見有些愛牢騷的家長對著孩子大呼小叫,他們並不覺得這樣的行為太過了,反而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教育孩子就要是大聲一點,多說一點,說得多了孩子自然能聽過去。卻不知道,話說三遍就是廢話,孩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停地責駡和嘮叨會讓孩子產生錯覺:“我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為什麼你總是罵我?你是不是一點也不愛我?”其實,父母並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自己用錯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