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

現代人,有很多口味清淡,所以很喜歡吃日本的飲食。日本的飲食特色講究讓食物保留自己的味道,不做很多的修飾。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反應一個人的餐桌禮儀。下文具體介紹了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

日本料理,字面上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吃日本菜,除了講究用料,還追求一份心情。吃日本菜的感覺就像喝日本的清酒,初時只覺淡淡如水,清婉得可以,而清酒喝得多了,後勁卻足,微醺卻又清醒的感覺令人著迷。

燒烤則分為汁烤、鹽烤、味噌烤等多種,加上檸檬汁,讓烤物更加清香可口。例如秋刀魚屬於鹽烤,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先要將魚身分開,然後擠上檸檬汁,如果口味較重,可再佐以少許日本醬油,並拌入蘿蔔泥。

再比如烤味噌銀鱈魚,由日本料理特有的味噌醃制好後再烤,配以沙拉醬,肉質鮮美嫩滑。炸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天婦羅,用日本炸蝦粉炸出再配以日本炸蝦汁加入蘿蔔泥、生薑泥食用,外脆裡嫩。

主食方面,則可選擇壽司、烏冬面、牛肉蓋澆飯等。其中又以壽司為代表,它是由優質大米加上日本壽司醋拌勻而成,口味略帶酸甜,依個人喜好配上生魚片等食材。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吃壽司同樣要循著口味清淡魚片至口感濃郁的過程,蘸醬油時要用魚片的那面蘸,以避免飯團散開。

前菜、清湯、刺身、燒烤、炸物、主食、甜點,應該一道道上。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前菜是指正餐前的小菜,常見的有鹽水毛豆、海草、冷豆腐等。清湯指的是用一些魚蝦貝類等做的湯,比較清淡,例如文蛤清湯、鯛魚清湯等。刺身也就是生魚片,配以日本醬油,芥末。

先從清淡口味的開始吃,再到味濃的,這樣可以感受每種魚原本的鮮美。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一般是從鯛魚開始,因為鯛魚口感清淡,肉質細,油脂少,然後依次是魚師魚、金槍魚,最後才是三文魚,因為三文魚油脂高,肉質綿厚,口感濃郁有回味。

吃日本料理的順序是什麼?以上就是吃日本料理的順序。吃日本料理,也是要講順序的,好的餐桌禮儀說你很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十分喜歡吃日本料理,不如就來學學一些吃日本料理的順序。

附:粽子的來歷 粽子的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