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孩子學習障礙的緣由

但凡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身體健康,在學習上有一個良好的表現。但是,有的家長卻反映,自家的孩子學習的時候難以集中,從來不主動完成作業,而且根本學不進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之所以孩子會出現學習障礙,可能與孩子的早教和出生方式相關。

首先,在胎教中,現在很多母親還在給胎兒聽胎教磁帶。現已發現有些幼兒由於聽覺刺激不適當,反而造成失聰。胎兒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生長環境,不應該受到無端的打擾。在母體中,胎兒要聽到羊水的聲音、心跳的聲音,音樂穿過羊水再傳到胎兒的耳朵裡,胎兒能夠感受到的很可能就是噪音了。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就會顯得比較煩躁。音樂要聽,但是不應該直接放在孕婦的腹部,而是孕婦自己聽,心情愉快之後,供氧的能力就增強,就會有益於胎兒生長。

其次,與出生方式有關。出生時窒息或難產等會影響嬰兒大腦皮層的功能發育。

再次,與沒有經過爬行訓練有關。現在2/3的城市兒童缺乏爬行訓練,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嬰幼兒在爬行的時候,會努力抬頭,四肢、手眼的協調能力得到訓練。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後手可能會不聽指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時過慢。

另外,現在有些家長有意識地讓幾歲的孩子背詩詞、字典、地圖等,有專家認為,孩子3歲之前,不應該進行這些機械記憶訓練。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因此,為避免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對於兒童的早期教育,應著重從幾個方面進行:1.一歲以內,進行大肌肉訓練,主要是抬頭、爬、抓、旋轉、翻、坐等,鍛煉大腦對四肢的指揮能力。2.進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抓、握、摳等。3.進行語言系統的訓練。4.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要經常和孩子聊天,帶著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讓孩子有適應陌生環境的機會。5.進行感覺訓練,要經常撫摸孩子,和孩子有身體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與人接近的安全感。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千萬不可以採取暴力、辱駡的方式來進行糾正。孩子學習能力差,還需要家長耐心的去引導,從心理上要對孩子進行安撫,並且配合學校的老師,慢慢去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