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麼

文章導讀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永遠不會變,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害怕魚類吃了屈原的屍體向江裡投放粽子。粽子好吃,以前北方的舉子趕考由於路程長,在路上可帶炒麵。南方的舉子趕考家長就會做粽子路上吃,粽子是用一種植物的葉子包上糯米和紅豆,薏米什麼的。

很多人吃粽子都是買來的,吃了那麼多粽子,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麼,粽子葉是一種植物的葉子還是什麼東西,總之猜不透,粽子葉挺清香的,滲透到糯米裡都有一種粽子葉的香味。今天就告訴你吧!

包粽子的葉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據當地的植物就地取材。下面就是棕葉的詳細介紹。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葉一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一般來說,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葉子就是箬竹葉,也叫棕葉,是植物箬竹的葉子,北方則是用蘆葦的葉子多一些。

看過棕葉的簡單介紹之後,大家是不是好奇為什麼會用上面幾種葉子包粽子呢?其實瞭解了粽葉的要求之後,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包粽子的葉子需要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第一是有清香味,第二要水煮後不破,第三是葉子面積大,這樣才好包粽子。

其實,粽子可以自己包,至於粽子葉很多的超市都有賣的,超市里賣的粽子葉又大又香,包出的粽子大而不漏,自己就地取材的粽葉一般的都比較小,包不進米。賣的粽葉也不貴,一紮也就幾塊錢,自己可以試著在家包粽子。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