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保持一顆平衡的心很重要

朋友。我們愛他們。我們需要他們。除了朋友,我們還能與誰一起聊八卦,喝酒,以及在臉譜網上較勁呢?等等,什麼?是的,我如是說。

我們都認識那個不斷張貼圖片的女孩——帶地理位置標記的圖片——無論在什麼地方。我認為一個貼出自己在工廠酒店游泳池的照片,實際上位置顯示的是“酒店大堂衛生間”企圖招來所有朋友嫉妒的女孩,是件熱鬧的事情。然後,一個說著“我一邊上廁所一邊發圖”的女孩就不得不把那張照片的位置頂到像波拉波拉那樣的地方,即使大家都在早上看到她在拼車。我是說,用臉譜網來連接和分享我們的生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我們真的需要把一切都拿出來分享嗎?你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旅行機會到非洲塞倫蓋蒂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嗎?很棒,把那些照片發出來。你的孩子剛剛出演了校園劇嗎?真棒——很想看看他的演出。你在塗了比基尼蠟以後看起來很讓人吃驚嗎?這個遠程新聞的事實是怎樣的?你想要我做出怎樣的回應?“你想看一張照片嗎?”

我相信在某一點上我們都觸犯了這個問題(過度的發帖——沒有詳細的描述)。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呢?我相信,臉譜網,圖釘網,或是接下來的什麼社交網路,已經成為地下鐵路新一代三四十歲的人為之抓狂的東西,在上面張貼出自己的生活並得到認可。例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現實和“現實生活”只是一種追求,檢查所有的資訊盒子。婚禮。點擊。白白胖胖的嬰兒。點擊查看兩次。全新覽勝——剛剛在臉譜網上發表的一張圖片——點擊配合。但是隨著每一次點擊,在我們心中的那個小窟窿,那種原始的空虛的感覺只是越來越強烈。所以,我們試著在那裡安裝一個宏偉的房子,以為可以填補,但是卻開始狼吞虎嚥起來,乞求更多。但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別人都是這樣做的。我們的朋友成為了競爭對手,以及左右我們生活方式的晴雨錶。我們活在隱喻的生活中,因為我們在試圖和社交網路上的朋友們攀比。

以下是拒絕噪音——或帖子——開始我們自己的生活,正確對待自己,而朋友只是朋友的方式。

1.這是以你作為開端的。你想要那些不關心你在哪裡,穿著什麼,和誰在一起的朋友。但首先要做到,你自己也不關心別人的那些事情。一個人剛下了過山車,下一個就可能是你。你肯定被這種寂寞的感覺所震驚,難道不想分享一切嗎?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真的,就先拿出自己的態度。

2.在發佈那些消息前想想為什麼要發。你,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孩子,有什麼奇特的成就嗎?這是你想要分享的東西——只是共用一種成就,而不是要贏得尖叫聲和注意力。你可以分享一個女孩們的夜晚的照片,但是想想為什麼。你們是不是要宣佈你是如此受世界歡迎——看我有多少朋友!你是否會試圖提醒某些沒有被邀請到的女孩子?如果是的話,我保證會有類似的發帖,來提醒你已經被排除在外了。感覺如何?很不好,對不對?所以,不要這樣做。你有你的朋友,因為你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他們已經是你的朋友了,所以不需要在發出來炫耀——你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而發那些消息。

3.不要回復那些發表了“我一邊發帖一邊尿尿”的女孩們。如果我們都不回復這樣的人,那麼她就失去發這些狀態的真正動力——獲取注意力。不理她最後可能會讓她停止這樣的行為。當我們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而發表一些狀態的時候,就只有在得到別人的重視的時候才能起到這個作用。停止這樣做,也許我們可以找到真正能填滿空虛的方法。

4.你可能會以禁止訪問的方式來“引起你朋友的好奇心”。這不是被嚇壞了,不好意思。這可以使自己開始恢復,開啟一個新的格局。有些人看起來和自己的實際位置不符,這是滑稽的,但我們都是人,總會有引起你嫉妒的女孩。讓自己休息一下。記住,誰是你真的想與其一起分享的人,你想分享的是什麼事情。一旦你這麼做,就會讓引起她們的注意,也許她們不會再刺激你了。你甚至會好奇為什麼她們首先會這麼做。

5.要做真誠的人,這會讓你回到原點。馬克·雷柏用優美的語句寫道“花兒不期待蜜蜂的到來,它兀自盛開,蜜蜂自然就飛過來了。”生活也是一個道理。當我們展現真實的自我——卸下裝甲做我們自己——我們會得到同等的真實性和美感。我們通過那些同樣要走這條路的朋友來打開自己的視野——通過好的,壞的,醜陋的,精彩的,荒謬的。當我們找到自我,那麼那些一直等待的人就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你不必放棄使用臉譜網——我並不是想讓你放棄這一切——因為最終,這並不是關於臉譜網或社交媒體或是你的536名好友的——這是關乎於你自身的。這是一種邀請,要你去發掘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找出什麼是使你感到真正滿足的東西。如果你從那麼努力塑造的一個形象中掙脫出來,那麼每個人都會更加愛你。臉譜網是我們與朋友聯繫的一個平臺,但並不意味著它可以作為我們生活的晴雨錶。我們可以活得像我們註定要成為的樣子——全面,全情和真實的投入。讓別人來追逐你的步伐——這樣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