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健康養生:3策略提升溫暖指數

遊戲打boss有攻略為你護航,對付寒冷的冬天也能有攻略為你開路。本文為你準備3大攻略,助你打倒冬天名為“寒冷”的這個大boss,助你過個愜意的暖冬,一起來看看吧!

TOP1:食用暖身食物

冬天就是一個愛吃不愛動的季節,這些食物使你吃著就能暖。

1.羊肉

在寒冷的季節,羊肉是很多人的理想肉類。因為吃羊肉促進了血液迴圈,能有效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症狀,同時還能加快體內脂肪的燃燒代謝。羊肉富含優質蛋白和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物質,可以在冬季補充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達到“暖身”效果。人參羊肉湯、羊肉胡桃湯、海參羊肉湯、蟲草燉羊肉等能提高羊肉的暖身功效,加胡桃仁還能祛除膻味。不過,羊肉不宜與南瓜一同食用,否則可能引起黃疸或腳氣。當歸羊肉湯可益氣補虛,特別適合氣血循環差且手腳冰冷的女性,一些產後虛冷的婦女多吃也可以補血活血,調養體質。

氣血不足的人多吃羊肉,可養氣血、禦寒氣、健體魄。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羊肉性熱,多適宜在冬季作禦寒暖胃菜肴,暑熱天或發熱病人都應慎食羊肉,還有一切熱性病症者禁食羊肉。

2.大棗

民間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之說。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大棗富含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中醫認為,大棗為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的良品。芪棗合湯(取黃芪15~30克、大棗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鍋燉30至40分鐘,然後連湯帶料一起食用)。這三者結合,對氣血兩虛的人很有好處,能夠緩解乏力、畏寒怕冷等症狀,也能滋潤美白皮膚。

不過,痰濁偏盛,腹部脹滿,舌苔厚膩,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

3.韭菜

韭菜為振奮性強壯藥,有健胃、提神、溫暖作用。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2——2.8克,脂肪O.2——O.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還有大量胡蘿蔔素、維生素B2等,保證了它的“暖身”效果。韭菜還含揮發性硫化丙烯,有辛辣味,能促進食欲。將蝦仁、雞蛋、豬肝、羊腎分別和韭菜烹炒,都可以增強其功效。熬粥時放些韭菜也不錯。注意的是,據《食療本草》記載,韭菜不宜與蜂蜜同食,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中醫認為,韭菜為溫暖腹髒的食品,適於寒性怕冷、腎陽虛弱者;婦女月經遲來及產後腹部虛寒者,可以適當補充;不過,有扁桃腺炎、鼻蓄膿和中耳炎的人不應吃韭菜。

4.核桃、芝麻、花生等堅果

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富含磷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而冬季對應的是腎臟,可增強體質。除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外,它也是健腦、美容、抗衰老的有益食品,所以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很有好處。核桃紅棗粥、榛子杞子粥、花生大棗豬蹄湯、栗子黃燜雞、腰果拌蝦仁、白果膀胱湯等都有很好的溫補功效,製作也簡單方便。

但是吃堅果要適量,且因人而異。經常上火、患有腹瀉或痰熱咳嗽者,儘量避免食用。

5.黑豆

黑豆富含鐵和銅等礦物質,其中的抗氧化物含量高於其他豆類。營養專家表示,喝黑豆湯有助肌肉獲得更多血氧,可以活血補虛,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此外,黑豆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黑豆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且黑豆的纖維質含量高,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而且還有抗衰老的作用。

TOP2:食用暖身香料

冬天氣溫下降,人機代謝也隨之變慢,天冷時,不妨加些辛香料食用,暖化身體,提高代謝。

1.辣椒

美國醫師Joseph Mercola在其成立的家庭健康網站「Mercola.com」指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產熱潛力,可在短暫燃燒體內的燃料如脂肪,產生熱能,提高新陳代謝,減少脂肪的囤積。研究顯示,食用產熱成分最高可提升新陳代謝達至5%,提高16%的脂肪燃燒率,減少減重停滯的情況。

此外,辣椒素可誘發蛋白質產生變化,進而抑制脂肪囤積,減少熱量的攝入,降低血脂水準,達到減輕體重的效果。

2.肉桂

常被運用在咖啡中或幫蘋果派增添風味的肉桂,也是另一個可提高新陳代謝的香料。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吃東西加入1/4至1茶匙的肉桂,可提高人體代謝糖份的能力達20倍,減少糖份轉化成脂肪囤積的機會。

Joseph Mercola醫師也表示,肉桂是調節血糖的理想調味料,有助於患有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者的血糖控制,可降低血糖值、三酸甘油酯、壞膽固醇和總膽固醇。

3.黑胡椒

黑胡椒含有一種叫「胡椒鹼」的物質,是刺鼻味道的來源,卻能阻斷脂肪細胞的形成。當黑胡椒與辣椒素和其他物質結合時,會提高新陳代謝力,燃燒的熱量相當於健走20分鐘。

4.姜

中華料理愛用的薑,也是一種溫暖的香料,具有抗發炎的特性,能幫助舒緩和放鬆腸道。研究發現,生薑的產熱性能可提高新陳代謝,抑制食慾,對體重控制有潛在的輔助性效果。中醫認為,生薑可溫中止嘔、解表散寒。

5.茴香

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開胃進食,理氣散寒。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茴香腦、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其香氣主要來自茴香腦、茴香醛等香味物質。茴香有大、小茴香之分,因為能夠去除腥味,使之重新添香,故名“茴香”。大茴香是指大料,小茴香是指小茴香籽,長得有點像孜然粒。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小茴香醚和茴香醛,都是揮發性產熱的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腸道積氣,同時能緩解腸胃道痙攣,減輕疼痛。因為小茴香性熱,有溫陽散寒的功效,用來治療胃寒腰痛時效果顯著。小茴香雖然味道重,卻能和很多種其他味道的茶飲和諧搭配,比如大麥茶、檸檬草、馬鞭草、薄荷葉都能和小茴香一起沖泡成茶飲,不僅有助於促進代謝,還能幫助消化,讓腰腹都暖暖的。

TOP3:暖身小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暖身小竅門哦。

1.腳部保暖防寒

按摩

按摩湧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腳心,然後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腳心,搓到有熱感為止。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著搓揉各腳趾100餘下。按揉氣沖穴(大腿根裡側),此穴下邊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後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按揉、拍打腎俞穴(兩邊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餘下。

泡腳

晚上臨睡時泡足,用38℃至40℃的水泡20分鐘,水要沒過腳踝,有利促進血液迴圈。

2.常喝茶

冬天喝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3.喝點酒

美味的紅葡萄酒不僅可以保護心臟,預防癌症,還有很好的美容養顏的功效哦。另外,紅葡萄酒也是一大暖身食品。因為紅葡萄酒本身就是酒,而酒就有活血暖身的作用,而且紅酒中豐富的葡萄多酚具有抗氧化、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所以喝葡萄酒可以改善,暖和腰腎,加速新陳代謝。在睡覺前喝一小杯紅酒,有助於睡眠,舒緩身體壓力。

4.多運動

冬季由於氣候寒冷,人們多不願出外運動。其實,越是寒冷,越應多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內健身場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齡球等。但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別選擇那些活動幅度過大、運動量過強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