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豆腐雖好但也應當科學食用

豆腐是生活之中人們公認的健康食品,素來豆腐就有“長壽豆腐”的美名,經常吃豆腐,不僅可以給身體補充大量的鈣質,而且還能夠起到一定的滋補營養作用,使人的身體更加強壯。雖然豆腐營養價值很高,但這並不一定就代表經常吃豆腐會對身體有好處。專家表示,如果人長期吃豆腐或者豆類製品,那麼不僅達不到保健的目的,反而還會導致其他疾病發生。

美味不可多貪,好東西也要適可而止。長期大量吃豆腐可能產生如下問題:

第一,促使動脈硬化。

豆製品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它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導致動脈硬化形成。

第二,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導致痛風發作。

第三,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會加速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第四,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第五,增加腎臟負擔。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

豆腐是公認的營養食品。它不但天然健康,還簡單易做,是我們常吃的家常菜。豆腐做菜,口味可濃可淡,和所有食材幾乎都“百搭”。但如果想要更好地吸收豆腐的營養,在餐桌上就要給它找好“搭檔”。

看來,如果不能夠科學食用豆腐,會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因此,建議大家在平時吃飯的時候要嚴格控制豆腐的食用量,千萬不要一次性吃很多豆腐,以免傷到身體。此外,如果要以豆腐為原材料做菜,最好是在做菜時多在菜裡放一些其他蔬菜,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使豆腐在吃了之後不會引起其他副作用,而且還可以增強豆腐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