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女性骨質疏鬆的主要相關因素

骨質疏鬆的病理改變為骨量削減,骨小梁損壞和骨折發作率添加。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女人多於男性,以絕經後女人發病率為最高。由於女人與男性比較,有下列幾點加劇骨質疏鬆的要素,使得女人骨質疏鬆發病率比男性更高,值得關注。

年齡因素

成年女性在20~40歲之間為骨密度高峰期,其骨量與骨峰值都達到一生中的最高點。但在40歲後成年女性的骨量便開始逐漸丟失,隨後不久骨密度也逐漸開始下降。與男性相比,女性骨量減少的開始時間要比男性提前10年以上,為日後女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高於男性奠定了基礎。研究表明,如果女性能在20~40歲期間積極開展運動,多參加戶外活動,那麼,無論是骨量還是骨峰值都會顯著升高,對日後延緩骨量丟失的時間及程度大有幫助。因此,青年女性要抓緊青春期的大好時間,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運動鍛煉或戶外活動,以有效預防中老年時期骨質疏鬆的發生。

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是女性最重要的性激素。雌激素本身還具有促進骨形成與抑制骨吸收作用,對維持骨密度,提高骨量具有促進作用。然而,女性的雌激素水準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水準狀態。45~50歲時多數女性將面臨人生的一個特殊生理時期即圍絕經期,這一期間的突出變化便是卵巢功能減退和雌激素水準降低。而雌激素水準的下降可使女性骨量丟失加快,特別是在圍絕經後的最初5年骨量丟失極快,每年以1%~5%的速度丟失,而後有所減緩,直至15年方才停止丟失。所以,女性絕經後的最初幾年往往是骨質疏鬆的高發期,且隨年齡增長而遞增。有關資料顯示,45歲以上的絕經期婦女骨量異常的發生率約為45%,而在50歲後超過55%,60歲後可達70%以上。因此,女性進入絕經期後要注意監測骨量,如果丟失過快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小劑量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

體重因素

研究表明,體重指數過低,過於消瘦的女性,其骨密度往往低於體重正常或為肥胖的女性。也就是說,體重過低者的骨密度水準偏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幾率增高。發生機理可能是因為重力負荷可使骨礦含量和骨密度增加。體重本身是一種重力負荷,因而體重較大者的骨密度也相對較大。反之,體重較低者的骨密度水準相對偏低,容易罹患骨質疏鬆。資料顯示,在體重因素方面,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為突出,瘦弱的女性最易發生骨質疏鬆,且骨質疏鬆的程度更重,因此,女性要防止過於追求苗條,以保持適當體重,避免因體重過低而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病危險。

大概關於廣闊的女人朋友來說,長期以來就對骨質疏鬆這個桃源洞病症而感到苦勞不已,為何會如此搞到厭煩呢?還不是這個病得的時刻長了會致使骨折等意外狀況的發作,這是十分有風險的工作,要知道一旦呈現骨折等意外的是景象,那可即是因小失大了,不但要住院治療,還要忍耐各種各樣的苦痛,個中的味道真是自不待言啊,所以講,如今最主要的是有必要防止呈現骨質疏鬆這個表現,把這個操控好了,就可以極大地防止骨折的發作,這關於我們女人朋友真是一大福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