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網曝中國濫用抗生素引發嚴重後果,抗生素的不良影響有哪些?

最近,有外國媒體報導,由於中國的目前醫療狀況致使抗生素的濫用,將導致嚴重後果的發生,那麼什麼是抗生素呢?又有哪些不良後果呢?一起來看吧!

抗生素的出現

抗生素的狹義是指能夠殺死細菌的物質,但是抗生素也有局限性,在抗生素和細菌的戰鬥之中,細菌慢慢地也會產生一種抵抗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樣就使得抗生素失去了作用,一旦沒有好的抗生素出現,那麼細菌將導致大量疾病的方法,後果非常嚴重,所以對平時的抗生素使用當中,應該做到適量適可,不可濫用。

目前較嚴重的抗藥性有:

1.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1941年盤尼西林幾乎是藥到病除,非常神奇。因為大量使用,1944年就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會產生一種酵素來分解盤尼西林。

2.多重抗藥性結核桿菌

現有的治療結核桿菌藥物將逐漸失效,主要原因是許多病人無法穩定長期服藥而造成這種嚴重的多重抗藥性。

3.豬霍亂沙門氏菌

這種細菌所造成的感染往往很嚴重,由於第一線抗生素有極高比率具抗藥性,目前的治療用藥主要所以賽普洛與第三代頭孢黴素為主。

4.多重抗藥性不動桿菌

近在醫院內出現不少多重抗藥性不動桿菌,甚至是嚴重到出現“全抗藥性AB菌”,就是沒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殺死這種超強細菌。預期未來這會增加醫院在治療上的困難及病患的死亡。

造成細菌抗藥性的原因

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及不當的使用,還有畜牧、養殖業的頻繁使用是主要的原因。其中最嚴重的是小兒科門診,許多都是病毒性的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醫院裡手術使用抗生素,應當只要1~2劑,但是我國卻用七、八天之久。這是我國醫療習慣的問題,醫生對自己沒有信心,加上我國大家用藥觀念偏差,將抗生素當成消炎藥,以為生病或發炎就應使用。

濫用抗生素對病患的影響:

藥物的副作用、使診斷更加困難、得到超級感染 ,除了會傷害到我們人體,許多畜產業用的抗生素可能會引發細菌對人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的作用。

減少抗生素用量 可降低抗藥性

根據北歐諸小國的成功經驗,對於抗藥性是可以挽回的。芬蘭在1991年減少門診紅黴素用量,成功的降低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