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野菜如何選擇?如何烹飪才健康?

導讀:野菜口感味美,營養價值高。野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寶藏之一。野菜有著純淨的品質,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野菜無污染,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絕佳的食材之一。很多野菜都具有藥用價值,俗話說“偏方治大病”,野菜如果食用得當、對症,大多可視為偏方。比如,薺菜能清肝明目,可治療肝炎、高血壓等病;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是糖尿病人的佳餚;苦菜可治療黃疸等病;野莧菜可治痢疾、腸炎、膀胱結石等病;蕨菜益氣養陰,可用於高熱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病。如今野菜不但登上了高級飯店的餐桌,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的保健食品,深受人們的青睞。

吃的安全

不存在春季發物這一說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杜松明博士說,人們經常吃的野菜有:薺菜、掃帚苗、苦菜、馬齒莧、灰灰菜、野莧菜、魚腥草、蕨菜、蒲公英等。從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野菜應該歸類到蔬菜。所以,它們的營養成分和普通的蔬菜的特點一樣。

“含的水分多,有65%-95%的水分;綠色的含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核黃素豐富;礦物質,如鈣、鉀、鎂的含量也較高;膳食纖維豐富;含較多的植物化學物質,有利於健康。在傳統醫學中,很多野菜也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這個屬於另外一個領域。”

而關於一些野菜如莧菜、灰菜和蔬菜芹菜等含有光敏性物質而引起過敏性皮炎的說法,常見於一些科普文章。“在文獻研究中有一些只是個別病例報告,尚缺乏充 足的循證研究的支持。另外,是否發生過敏反應,可能和自身免疫功能的聯繫更為密切。如果自己是過敏性體質,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查清過敏原。”杜松明說。

顧中一強調說,會出問題的食物,基本都是由於本身黴菌、寄生蟲、過敏等原因造成的,不管什麼季節吃,都會出問題,不存在春季發物這一說法。

吃野菜時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認識的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綠油油的很是可愛,但不一定能食用,所以,採摘野菜時一定注意,不認識的不采、不吃。中國疾控 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付萍教授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一些苦苗菜、小根菜、野蔥、薺菜等野菜,再晚點可以採摘榆錢吃,或者南方人愛吃的花椒葉等,因為除了此時的 野菜鮮嫩外,地裡還沒有噴灑農藥,採摘相對安全。但也有可能野菜是土壤裡某些金屬的指示成分,比如汞超標才會生長出來,需要警惕。

另外,野菜要做好前處理。一些野菜有微毒,需要經過煮、浸泡才能去毒,一定要認真處理好後再吃,不宜多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說,雖然野菜的營養價值較高,一般富含纖維素和礦物質,但是不等於其安全性高。野菜畢竟是野菜,沒有 成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這是老祖宗在親身實踐中得來的經驗,比如說很多野菜的草酸含量都很高,比如柳芽、薺菜等等,都需要在水裡燙一遍再倒掉水, 其中的營養素也相應隨焯出去的水流失了,營養上打了折扣。

所以,嘗嘗鮮,偶爾改善改善口味還可以,不宜天天吃、吃很多、當飯吃。吃野菜原本是為了促進健康,如果吃的不合適帶來負面作用,就適得其反。


吃得營養

先滿足碳水化合物、熱量和蛋白質

“作為營養師,在食材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滿足碳水化合物、熱量和蛋白質等是否足夠,再考慮脂肪的來源,比如是以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最後考慮的是它的口味,是不是新鮮的時令菜等。”顧中一說。

“越年輕的人,可能對時令菜的概念越模糊,食材的選擇面很廣,沒必要為了時令拘住了選擇面。營養上沒有時令之分。中國人容易涉入過量油鹽的問題比時令新鮮的問題更大。至今我沒有看到證據說哪種時令菜的營養價值高於它非時令時。”

在菜品搭配上,“營養學上講究的菜品搭配遵循三個原則:第一就是食物儘量多樣化,比如在缺少維生素A的菜品中加上一點肝平衡,使得人體能攝入各種營養元 素,預防營養素的缺乏;其次,是蛋白質間的互補作用,比如植物性蛋白質和雞蛋、肉類等其他優質蛋白質的互補,比如說大豆中的賴氨酸含量較高,米飯比較少賴 氨酸,所以可以在煮米飯時裡面添加一些大豆的搭配來互補,使得氨基酸模式更適合人體。第三,是考慮整體飲食的比例,我們建議食物中的一半是植物性食物,其 中水果占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都應該是蔬菜,蔬菜應以非澱粉類蔬菜為主,應多選擇一些十字花科類綠葉菜。十字花科蔬菜含有植物化合物如芳香性異硫氰酸脂,是 以糖苷形式存在的抑癌成分。”

所以顧中一的菜譜中不僅儘量做到葷素搭配各一半,也做到了儘量讓食物多樣化,比如在肉餅裡添加了胡蘿蔔等素材。

吃法問答

能生吃的不蒸煮 能蒸煮的不煸炒

Q 如何烹飪,才能保證食物的營養元素能最大程度被人體吸收利用呢?

文怡:在居家的烹飪中,能夠適當減少烹飪時間,簡化烹飪工序,少些調料的添加,對營養價值的保留很有好處。另外,我認為,能生著吃的蔬菜,則不蒸煮,能蒸煮的就不煸炒,能煸炒的就不煎炸,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的營養價值。

Q 你對中醫裡提倡的對食物有寒、涼、溫、熱的屬性之分怎麼看?它有沒有現代人可以借鑒的地方?

範志紅:我只能從個人體驗來說,有些食物吃了以後會覺得身體溫暖舒服,有些食物吃下後不久可能會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這可能就是生活條件相對艱苦、胃病 患者相對較多的古人留給我們的有效經驗,並非空穴來風,也非放諸四海皆准。我認為這種寒涼溫熱的屬性劃分,可能只適合身體相對虛弱和有胃部疾病的人,而不 適合消化功能旺盛的人。

Q 流行的哥本哈根減肥法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飲食,有用嗎?

顧中一: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在減肥 時可以推薦。另外要保證每天40分鐘以上的運動。脂肪動員需要半小時以上,我推薦比較實際的運動方式是高強度跑步5分鐘,再休息5分鐘,再繼續跑,再休息 這樣交替跑步和休息,比持續30分鐘以上的跑步更容易堅持,效果也不亞於持續性的長跑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