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五大常見水果 隱疾患者慎吃

在生活中,水果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飲食,人們可以利用水果來補充營養,也有些人用水果當零食,但是很多人都只知道吃水果,而分不清水果的宜與忌,中醫養生中有明確的說道,每一種食物都有其宜與忌,下面一起來看看一些水果的宜與忌吧。

梨:

(宜):梨有生津止渴、化痰清火、潤肺去燥的功能,適宜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燥結、高血壓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

(忌):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宜食用。

香蕉:

(宜):性甘寒,味微澀,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的功效。對於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血熱氣滯者是十分健康的食物。

(忌):香蕉不適宜脾胃虛寒、陽氣不足的人食用,否則會引發虛火更旺。

獼猴桃:

(宜):具有解熱、止渴等功效。含豐富的糖分、維生素C等營養素,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於梨和蘋果。

(忌):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蘋果:

(宜):性平,味甘酸,具有補心養氣、生津止渴、健脾胃的作用。蘋果營養十分豐富,含有的鞣酸、有機酸有收斂作用,果膠、纖維有吸收細菌、毒素作用,因此能止瀉;含有的纖維能使排泄便(忌):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蘋果。

西瓜:

(宜):夏季消暑珍品,涼甜可口。西瓜具有清熱消煩、止渴解暑、寬中下氣、療喉痹、利小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

(忌):吃西瓜不能一次攝入過多,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適時吃水果

不少市民已習慣飯後吃水果了。然而,近年的研究發現飯後吃水果並不科學,原因有四:

水果易與食物一起阻滯在胃部,導致胃腸脹氣、便秘等,給消化功能帶來不良影響。

水果中含有較多糖類,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等,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增加胃腸以及胰腺的負擔,尤其有些水果含澱粉量高,不易消化。

水果含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都有較強的吸水性,吸水後膨脹會增加飽脹感,當纖維素過多時,還會影響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吸收。

需要減肥的人群,如果飯後吃大量水果,會因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上面具體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水果的宜與忌,還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水果不同種類的禁忌,在生活中,人們會常常吃到水果,所以人們要多多注意水果的宜與忌,不能亂吃水果,才能達到養生的最好效果。